初中文言文教学之“四读”

2014-10-17 07:57苏陆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读准句读文言

苏陆琴

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传统教学一直提倡的。当今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百遍”的时间,如何优化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对文言文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一、水落石出——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纠正读音、句读和语气语调。

1.读准字音。

在学习中,对于生僻字学生完全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参考文下注释来认识并读准,而对于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一些文言字词的异读和轻读则需要教师适时指导。①文言异读一般包括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和破音异读三种情况。通假异读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古音异读如“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破音异读如“此中人语(yù)云”。②轻读一般表现在文言虚词。但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这些虚词一般需要重读。

2.读准句读。

句读也就是句子的停顿。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要求是不能读破。①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稍作停顿。例如“至若/春和景明”,“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③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停顿,使句意更明显。主谓之间有停顿,如“负者/歌于途”;动宾、动补之间有停顿,如“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吾与汝/毕力/平险”。④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3.读准语气语调。

诵读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话语”。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揣摩、体会字面之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时要注意重音,讲究抑扬顿挫。如:“何苦而不平?”(反问)“微斯人,吾谁与归!”(感叹)同时,文言文诵读讲究照应转承,音韵的铿锵、句式的整散等,需要在吟诵中反复去琢磨、去感知、去体悟。

二、聚沙成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学生参考注释和工具书自译课文、自读课文,是在正读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词句的意义,边自读边思考,以译读为线,以质疑为点,由解疑扩展成语片,从而把词义融入文本自然地掌握。

理读可采用默读、朗读、散读的方式,在自己的诵读空间里与文本对话。

具体来说,理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句中省略的部分。如“见渔人,乃大惊”,原句中省略的主语“桃源中人”,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何陋之有”,属宾语前置,理读时应调整为“有何陋”。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赅,理读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④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

三、点石成金——美读

如果说理读重在读出文本的言内之旨,那么美读就在于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由教师带着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入情入境地读出情态。

如读《岳阳楼记》,读得情韵纡曲,回肠荡气:直读得不知是己之文,还是人之文。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发之于声,自然而然印入心灵。因而,即便难以理解诗文的词义主旨(有相当的诗文是背诵之后随着阅历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理解的),也会在美感的涌动之中记诵下来。学生学习《醉翁亭记》《出师表》等美文无不如此。这类文章意蕴无限,决非两三课时的教学就能理解通透,只有在含英咀华、涵泳品味的语流中,才会渐渐将其理解。

美读是以追求诵读境界为宗旨的,就如品茗并非为了解渴一般,虽然其形式类同于初读感知,在直觉思维的形式中完成语音、语流、语势的表现,但是它决非是对初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升腾性的质变。“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这种感应性共鸣的出现正是诵读的升华。

四、一览众山——背读

所谓背读,就是在对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要逐步减少机械记忆,学会理解记忆。背诵应该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的思路来背诵。

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

还可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如《桃花源记》,可以指导学生找出表明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顺序的句子,然后引领进行背诵;如《岳阳楼记》,可抓住“岳阳楼之大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关键句子来背诵。

四个诵读过程只是就一般的认知程序而言,其实实际学习过程并非完全循规蹈矩,依次雁行,往往因人因文而异,或交替,或混合,或平行。

重视文言文诵读,尤其是诵读方法的指导,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读准句读文言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短句(主语+谓语)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心中有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咬文嚼字”三篇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诵读学文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