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充满着青春的理想,意象纷呈,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教师实施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再现情境,模拟采访表演体会情境等途径让学生深刻体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 《沁园春·长沙》;情境教学;诗情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现代写景抒情诗,本诗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诗歌充满着青春的理想,意象纷呈,意境深远,情景交融。从这首词中,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体悟诗情,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在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悟诗情。
一、描绘——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和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描绘的景色美丽壮观、雄浑阔大,全词借景抒情,情不是孤立的,情为重点,景为衬托。因此,要体悟诗人的情感,需从景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四幅画面,即独立寒秋图、湘江秋色图、峥嵘岁月图、浪遏飞舟图。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画,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诗中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诗中的内容形象化。教学设置中,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四幅画面中的景象。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图画再现情境和语言描述情境的途径,让学生感知由意象组成的意境,从描述的画面中初步感知景物的雄浑阔大的特征。
二、拍摄——拍摄湘江秋景,为拍摄设计脚本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上阕主要是写景,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天景色,也写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为拍摄湘江秋景设计脚本。要求学生选择拍摄角度、说明脚本来源、解说特写镜头、表达拍摄心情。选择拍摄角度,如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等;说明脚本来源,要求朗读诗中重点诗句;解说特写镜头,如选择的景物、景物的特征(如争、击、翔);表达拍摄心情,要求用一个词表达,如舒畅、自由、兴奋等。拍摄脚本设计完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拍摄心得,如: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角度拍摄湘江秋景?你想给观众传达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与你的拍摄意图一致吗?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景物的特征,这样学生就能深刻感受诗歌上阕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采访——模拟采访诗人或诗中的革命青年,感受诗人情怀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下闋有叙述有议论,也结合着抒情,作者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描绘出来,在回忆往昔生活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的斗志豪情。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诗歌下阕内容模拟采访诗人或革命青年。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内模拟采访,一组扮演诗人或革命青年,另外一组扮演采访者,各小组间模拟采访。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模拟采访题,如:你们在长沙曾经组织过哪些活动?和你参加活动的还有哪些人?当时国内的形势如何?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你们是怎么想的?在革命活动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什么力量让你们坚持做下去的?等等。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了一群有志青年慷慨激昂、评论国事、奋笔疾书、激浊扬清的形象,体会了他们向军阀、权贵、帝国主义展开英勇斗争,显示出豪迈气概和磅礴的气势。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用表演体会情境,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在以上三个环节处实施情境教学,在描绘环节,学生感知了景物雄浑阔大的特征;在拍摄环节,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现景物并体会诗人内心情感,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模拟采访环节,学生走进诗人及革命青年内心,感悟他们身上的革命情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优美生动地图片和悦耳动听的音乐贯穿其中,再加上小组情境互动,使学生对赏析这首词有了极大的兴趣。整节课中,学生反应积极,学习主动性强,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作为教师,笔者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情境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王婷,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