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使如
内容摘要: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之一,以把学生培养成有担当和有情怀的中国公民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积极社会参与者为目标。本文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浅谈中职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职生 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
一.基本概念阐释
1.社会参与。它是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之一。对于中职生而言,它重在强调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在中职生踏入社会之前,要形成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积极参与者,如爱国守法、诚信友爱、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等等。
2.核心素养。它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核心素养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具体如下图:
二.培养社会参与素养的必要性
1.国家社会的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当前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加强中职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2.中职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中职生的学习成绩虽不及同龄的高中生,他们依然承担同等的社会责任。中职生的品行虽然不及同龄的高中生,他们依然具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当前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虽然较为薄弱,他们依然要肩负起国家、社会、家庭所赋予的重任。正因为如此,中职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职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还要学会面对社会的挑战,还要学会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关心国家、社会、民生,提升自身的社会参与意识。中职生还要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形成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提升个人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三.《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12月所作。当时毛泽东仅有33歲,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组织二十多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当年毛泽东从湖南到广州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途经母校重游橘子洲,面对红遍山头的湘江秋景与当前革命大好形势写下了这首气势雄浑的词。毛泽东在读书时代就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精神,这对培养中职生的社会参与素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那么如何给学生讲这首词呢?如何描述湘江秋景,如何展现风云人物?当然,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纲领,是教学行为的指南,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背景,读懂诗词内涵。
2.诵读诗词,品味湘江秋景。
3.琢磨语言,读懂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豪情壮志。提升社会参与意识,塑造核心素养。
从3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主沉浮的豪情壮志,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重点就是研究如何讲解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由于本文是研究社会参与素养,所以教学过程重点是体现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环节,其他环节略谈。
1.导入:播放《恰同学少年》的视频,感受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情景,提问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的读书时代给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充满理想、斗志、英姿飒爽、激情四溢)
2.介绍毛泽东的经历。(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在微信中分享)
3.背景介绍
4.词的常识
5.整体感知词的内容:问上阙“看”统领的内容描绘了什么景象?下阙“恰”统领的内容塑造了什么形象?
6.细节分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毛泽东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毛泽东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与使命感,使我们自然会得出这里的“怅”字表达了一种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7.“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8.创新思考:同学们,我们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与毛泽东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相比,我们究竟缺什么?请在整体理解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提示1:当今中职生虽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追求,但他们通常把理想和追求放在个人名利上,缺少当年毛泽东年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提示2:当今中职生企图安稳的生活,冲劲力不强,缺少毛泽东当年的英勇无和深远而雄奇的思想气魄。提示3:从个人成长来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业,正是基于他们年轻时的壮志激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今时代同样需要“中流击水”、中流砥柱型的英雄,知识青年更应敢为人先立大志,从进入职业学校开始踏实奋进以不辜负时代的重托、民族的期盼。
这个创新思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自身的现状进行反思。学生通过此创新思考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以积极热情的太对投入到学习中来,以关心的姿态投入到国家、社会的事件来。
9.总结全文。
10.素材拓展
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把它夹在了他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17岁外出求学并立下大志是毛泽东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他走出家乡开始了真正自觉刻苦的学习生活并有意识地“充分发挥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毛泽东开始关心社会,励志苦学,“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毛泽东开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不为浮誉所惑,不与流俗相竞”。毛泽东开始建新民学会,乐观豁达地发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迈战歌。这个拓展内容对于当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中职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1.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看毛泽东”的小短文。
四.培养社会参与素养的方法
1.潜移默化式
潜移默化式是指语文教师无需说教,只需如实陈述故事。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科范畴中属于德育的内容。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没有承受高中教育的升学压力,如何平衡学科教学和育人的功能而又避免对学生产生完全的说教,是语文教师斟酌的主要问题。在语文课文中挖掘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好感。如《沁园春·长沙》介绍毛泽东的经历,学生可以从毛泽东的丰功业绩、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意志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活动实践式
活动实践式是指语文教师通过某些课堂活动或者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倾听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来获取所需。活动实践课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沉寂,学生通过活动活跃课堂,也活跃了思维。如《沁园春·长沙》教学作业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我看毛泽东”的文章,写完之后由部分同学们在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一番思考,是一个外化至内化的过程。然而,学生朗读的过程又是由内化的东西展现在众人面前,从而,学生不断地受到毛泽东思想和人格的熏陶。
3.课外引导式
课外引导式是指语文教师通过网络媒介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目前,中职生都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学习资源变得丰富,沟通交流渠道变得多样化。如微信是老师与学生常用的交流软件,老师与学生互加好友,互相交流。学生通过微信可以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毛泽东的资料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朋友圈进行评价。
五.培养社会参与素养的注意事项
1.处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属于人文性的范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中职生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中职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不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那种品质或提升某项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互相渗透,语文教师在引导中职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文化品位。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让中职生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当前的中职生所关心的话题大多与国家和社会无关,如何让学生做出实际行动体现爱国之心从而提高社会参与意识仍需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目前的中职生喜欢玩游戏、喜欢看电视剧,喜欢消费等等。《沁园春·长沙》教学中讲述毛泽东的学习生活:毛泽东平时喜欢看书看报,他几乎把生活费都花在书籍和报纸上,在寒冷的大冬天他穿着一双漏着脚趾的布鞋,他的老师看见后给了钱给他去买鞋,但是毛泽东把钱又花在书籍上。不同时代的学生都喜欢消费,但消费的对象不一样。本人从这消费的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把钱消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注 释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師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年9月,29页
参考文献
1.肖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9上旬
2.黄肩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第5期
3.郭晓明.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模式的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11期
4.核心素养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10期
5.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年9月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