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平
内容摘要: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及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对小学生学业情绪干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重点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关键词:学业情绪 心理干预 情绪调节
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要想让学生爱学习、乐学习,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情绪现状与特点,还要帮助学生调节其学业情绪。不同的学生,因为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存在独特性,其学业情绪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表现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只有对学生学业情绪的产生缘由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根据学业情绪呈现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调节方案,这样才能保障对学生学业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学生学业情绪的课堂特征
观察发现,在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大致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如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会发怒,受到委屈会难过、伤心,得到老师的夸奖会很开心、自豪,也会因答错问题体验到懊恼、沮丧等消极情绪,还会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而焦虑。此外,小学生情绪常处于极端性,当在学习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就会表现出高强度的激动、热情,若是出现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就很容易表现出气愤、失望、懊恼等情绪。小学生的情绪变化非常明显,他们的喜怒哀乐总是让人一目了然。
二.小学生学生学业情绪影响因素多元化
1.内部因素。(1)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尤其是个体对事物的归因对与成就相关的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小学生在学习中常面临困难或失利情境,此时小学生若把失败原因归为外部因素如运气等,其体验到的焦虑、烦躁情绪相对少一些;若小学生把失败的因素归于自己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2)学生的性格。外向型性格活拨开朗,在学习上有不顺心的事愿意和同伴、家长交流,这种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较少;内向型的人沉默寡言,不擅长与人交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通常不会主动向同伴求助,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体验到孤独,在同伴交往中易产生挫败感。
2.外部因素。(1)教师因素。教师的理答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情绪。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用激励、信任的方式回应学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平静、满足甚至自豪的学业情绪。若教师在教学中以冷漠、批评的态度回应学生,同时对学生评价有失公平,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体验到的担忧、无助情绪偏多。(2)班级氛围。学生对班级气氛的知觉与他们的学业情绪有密切关系。通过平时观察和访谈可以发现,在团结、友好的班级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多的自豪、满足感。在松散、不友好的班级中学生之间不太友善,经常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嘲笑学习不好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支持度较低,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焦虑、苦恼和无助等消极学业情绪。
三.小学生学生学业情绪的干预策略
1.关注学生学业情绪变化,抓住转化关键期。通过研究可知,小学生在低、中年级时体验到的学业情绪并无多大变化,直到五、六年级时学业情绪开始出现分化。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同其他年级学生相比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学业情绪和较少的积极学业情绪。可见小学五年级是学生学业情绪开始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假如我们抓住这个学业情绪转变的关键期,及早对五年级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关注并进行专业指导,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2.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主动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更少的厌烦、疲乏等消极学业情绪;有调查显示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某一科任教师而讨厌这门课,导致消极学业情绪出现。科任教师需改进教学手段,多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或与小学生谈心,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改善他对老师的印象,重新喜欢这门课,喜欢任课老师,从而使学业情绪与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3.教师重视师生关系,有效评价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关心学生,增强学生信任感。孩子的天性是单纯的,得到老师的表扬,他觉得老师是喜欢他的,若老师批评了他,他觉得老师是不喜欢他了。因此教师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减少对孩子的惩罚和批评。教师不要忽视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不爱表现的学生。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体罚、讽刺等对学生身心有害的方法,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把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尺度。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人,因此作为成人的教师,在批评小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和斥责,同时对小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觉到在老师的心目自己是一个“好学生”,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体验到更多自豪、高兴、满足的积极学业情绪。
(作者單位:四川汶川县七一绵虒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