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摘 要: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环境,能使教师教得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有效。在语言教学的环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语言教学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关键词:语言教学;教学环境;乐趣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幼儿时期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要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环境,这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那么,怎样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环境呢?
一、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环境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大班有一节语言活动是学习《蔬菜歌》,儿歌里有茄子、辣椒、青豆、黄瓜、南瓜等蔬菜,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但有的幼儿还分不清,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并多角度了解它们的特点,我们在自然角摆放了这些蔬菜,让幼儿通过听、看、摸、尝、闻等,获得有关它们的知识。在这一情境中,幼儿在欣赏、摆弄、品尝中轻松自然地认识了各种蔬菜的名称、外形,感知了他们的味道,并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了生动的描述:什么东西尖尖嘴?辣椒长着尖尖嘴;什么东西细又长?黄瓜长得细又长;什么灯笼高高挂?茄子灯笼高高挂。还有小班语言活动的儿歌《钻泥巴》,我们提前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种植小豆豆,教师适时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小豆豆,种哪里?”幼儿齐声回答:“种地下。”“种下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浇水。”“谁想给它们浇水?”幼儿都争先恐后。等发了芽,引导幼儿再观察:“小豆豆,发了芽,钻泥巴,钻出几片小芽芽?”“小芽芽,什么颜色?”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直接感知中丰富了知识,发展了语言。
二、借助教具创设直觉环境
有时语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信息,往往是幼儿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而直接发现的信息。如《贪吃的变色龙》,对于变色龙,我们生活中根本见不到,对于它的特殊本领——变色,根本无从说起。所以只好借助教学资源库来实施,使幼儿掌握起来更轻松。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所要呈现的情境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刺激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了幼儿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环境
3~6岁的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根据这个特点,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融教育与情境之中的多角度的语言环境。如小班儿歌《动起来》,教师问:“小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模仿起来,随后教师引导出:“我是一只小小象,甩着鼻子走……”这种情境表演的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很容易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课堂,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
四、利用墙饰创设教学环境
幼儿园墙饰是一个非常好的隐性教育环境,它的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和研究课题展开,内容取之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主题墙中的春天布置正好符合语言教学《春姑娘》,教师就用这个来教学。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味,尽收眼底,墙饰起了语言的作用。以幼儿的眼光看,用幼儿的嘴巴说,幼儿在不知不觉、看看玩玩、说说讲讲、和同伴的交流中,语言能力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环境,能使教师教得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有效。总之,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可以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