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14-09-22 00:03韩治国梁欢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高职院校研究

韩治国+梁欢欢

摘 要:新的时代赋予国学新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必须要认识国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国学育人教育紧密结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以创建“文化工商”为契机,整合全院教学资源,以国学经典课程的开设为龙头,营造全院师生学国学、用国学的氛围,对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很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研究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经过了三十年左右的发展,但是中国高职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社会观念对高职院校普遍存有偏见

高职院校于政府来讲,投入远远低于其他研究性学校,似乎是“后儿子”;高职院校于家长来讲,认识不足,认为那是“低能儿”;高职院校于学生来讲,高考志愿填在最后,那是“无奈的选择”。一种新观念战胜传统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高职院校在管理上还存在着问题

从高职院校的产生来看,有的是中专合并升格而来,有的是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院校,还有民办新设改制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短、来源复杂和规模庞大的特点决定了其行政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3.高职院校缺乏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

教育思想尚未能完全转变,仍旧停留在过去教书育人的意识上,认为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最主要的,造成教师总体科研意识不强,学校学术氛围淡薄。从客观上讲,由于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上科研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术能力发展不协调,教师应用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学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1.个人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高职学生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和个人目标,期望能考上研究型重点大学,为此,他们努力过,付出过,竞争过,但是命运没有眷顾他们,于是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或自我评价过高,目空一切;或自我估计过低,妄自菲薄。这样的自卑心理会导致学生缺乏或丧失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甚至产生自我拒绝的心理,产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强烈对抗。

2.人文意识缺乏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强调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学生自身文明意识较为薄弱,缺少基本的道德礼仪修养,不懂得社会中的做人规范,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缺乏了解,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应有的水平。

3.社会适应性差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缺少人文知识熏陶,部分学生群体在进入社会后难以形成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这些学生普遍缺少远大的理想目标,更没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4.存在道德素质滑坡现象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在高职生身上已经很少能看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一直为中华民族所自豪的品质。不少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差,道德水准下降。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

5.学生心理问题日渐明显

近几年入学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宠,唯我独尊,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心强,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导致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部分90后既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很多人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关于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三、将国学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传承的,如果优秀传统文化不对人发生作用,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人的精神追求、精神力量与精神财富,传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发挥高职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要通过高职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国学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执政治国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国学注重自强不息,崇尚革故鼎新。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个体修养和修炼,力求丰富精神世界,在追求生命艺术的同时求得生命的和谐、和美。

四、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开展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秉承“重知识 更重能力 尤重品德”的校训,弘扬“海纳百川 坚韧执着”的办学精神,高举广东精神“厚于德 诚于信 敏于行”的大旗,牢记传统国学宗旨“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扎根于深厚的古城端州文化土壤之中,学院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奋力前行。2011年以来,在大一新生中试行国学经典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课程,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创新,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特色教育、优质教育和品牌教育。

1.国学经典——传承经典 浸润人生

“国学经典教育”是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的一大特色,是列入学院大事,由学院主要领导亲自抓的课程。学院自主研发的国学经典教育教材内容丰富,既有传统国学经典内容,也有当地地域特色,包括六祖禅宗文化、七星岩摩岩石刻、中西文化交融使者——利玛窦、孔学大师——陈焕章及清官的化身——包拯。国学经典教育不仅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可学以致用。

2.孝心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回报

学院团委组织的“为了明确的微笑”,宣传部和公共教学部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党委组织的爱校教育,思政部组织的“三爱一奉献”主题教育,都倾力挖掘深厚的传统美德“孝”文化资源,抓爱心培养,赋予孝心教育以全新的内涵。坚持“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以丰富的实践、体验,过滤学生行为和习惯,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3.社团文化——炫耀学院的靓丽风景

院学生会、团委组织部、记者站、广播站、自律委、八系学生分会和团总支、礼仪队、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8个协会社团,组成学院富有特色的大社团文化,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些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展现当代大学生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4.实践教学——体验生活中的国学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现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的过程,既是学生专业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爱岗敬业、克服困难、团队合作、热心公益等品质的过程。各系、各专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强调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让国学知识更加生活化。

5.重大活动——扬国威、炼意志、塑品德

每年学院都要举行重大活动,比如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樱花文化节,平时的校企合作仪式、北岭大讲坛、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创业孵化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学院的情感,锤炼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奉献社会的意志,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品德。

6.国学教育向课外延伸

一是与肇庆市博物馆和大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两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密切合作,利用两地丰富、珍贵的馆藏文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区风貌,组织学生参观,结合学习、考察,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二是与学生处、团委合作,在学生活动中加入国学教育元素。如社团大汇演中,增加经典诵读、乐器表演、书法、礼仪表演等活泼、多样、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全院师生的关注。全院性的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更激发了师生关注国学、学习国学、运用国学的激情和热情。

五、对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思考

1.国学教育应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突出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与信息化;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国学经典包含儒家经典、历史典籍、诸子百家等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艺等诸多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它蕴含的深刻的人格美和突出的智慧美,对于陶冶品性,砥砺精神,启发智慧,指导现实,促进和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国学经典选读应致力打造精品通识教育课程

大学语文是高职类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与国学的重合度较高,充分利用原来基础课教学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打造国学经典选读精品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扎实,条件有利。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开设国学经典选读课程已三年多,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爱这门课程。通过教学将国学带到学生面前,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一门课能够聆听十多位学识渊博,来自各专业教师的授课。各位教师教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或严谨庄重,或幽默风趣,不仅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国学精髓呈现出来,还引导大家借古思今,明理思辨。

三年的实践证明,把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打造成一门全院性的通识必修课程,甚至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的条件基本成熟。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共教学部继续从教材、教师等方面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体系。

3.让国学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国学的重点在于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佛学的超脱与墨家的兼爱。“国学”的精华主要是儒道佛,对儒道佛三家的理解在于思想。因为思想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而思想是由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构成,要真正进入国学的殿堂,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一定要对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所把握。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校”的大背景下,国学教育势必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这既需要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全院师生的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庸金,王光汉.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传承[N].郑州日报,2014-12-04.

[2]韩治国.国学经典进高职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高职院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