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敏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小学教育中的语文阅读课程,不仅是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迅速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而小学生阅读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位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常常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关注,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教育情感的开发。加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还不够成熟,耐心、自制力较差等原因,他们一般会对一些直观的、感性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应有效利用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等,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或形象的传达,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中的相关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朗读比赛等,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培养他们语文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的目的。
二、有效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结合教材内容,以开发学生智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抓住思想教育的重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全面统筹规划,不仅要考虑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度,还要考虑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要不断钻研教材,发掘新的教育知识,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合理利用鼓励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表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营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习效果。然而,由于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差异,面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又比较内向,甚至有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对此类学生实施表扬和鼓励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对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优先进行提问;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辅导,让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作业难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逐渐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时,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所学教材中的内容或知识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等活动。以“共读一本书”为例,即挑选一本或两本书,如《小猪唏哩呼噜》《彼得·潘》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阅读。之后通过问题抢答、分析人物、练习说话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明白更多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再如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即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可以是家长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读给家长听,这种读书方法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且巧妙的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有效利用教材内容,采取鼓励措施等,有效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以新的方式掌握阅读技巧,并将掌握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