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婷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清水濠小学”)以“实事求是,善利不争”的精神办教育,既不断提升“泉润生命”的办学品质,又创造“至实至善”的生命价值。在清水濠小学看来,学生只有具备水一般的品性,富有生命活力,才能奔向美丽的远方,最终至实至善;教育只有像水一样,才能以各种形态至实至善,从而引导、帮助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文旨在从教育思路、教育研修和课堂教学等三方面探寻清水濠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
一、教育思路
在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清水濠小学提出“清水教育”的办学理念,即“起于至实,止于至善”。
清水濠小学建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原为清水濠四川会馆内私人开设的求是小学。当时学校场地较小,设施简陋,但办学理念颇具特色,具体有两点。其一,倡导“求是”精神,即让实在做人、实地做事和实践求索的精神深植师心,并成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二是教师敬业爱生,对每个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新时期,根据学校历史和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及人性的特点,我们继承、发展和创新学校的“求是”传统,并将其变为“至实至善”。如今,“至实至善”已成为我们的校训。“至实”,即实在做人、实地做事和实践求索,以求取真知,掌握本领和建功立业。“至实”是对“求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至善”,即追求真善美,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以求善爱而感恩、善容而大度、善学而全面以及善思而富于个性,最终,立足社会,成就自我。“至善”是对“求是”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这就是“起于至实,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即“清水教育”的学校教育哲学。
在“清水教育”学校教育哲学的引领下,清水濠小学围绕“人人像清水样至实至善”的培养目标,以“办一所有内涵、有特色、有成就的清泉般学校”为发展愿景,秉承“开渠引泉,润泽生命,通达社会”的教育信仰,致力于通过创造“清水文化”,高扬“清水形象”;致力于通过创施“清水研修”,培养“清水教师”,让每位教师“有教无类,循循善诱”;致力于通过创生“清水课程”,成就“清水学生”,让每个学生“从善如流,学思并进”。
二、教育研修
“清水研修”,即清水濠小学以专业引领、研修导行和高效低负为主导思想,探索出的“清水”校本研修模式,力求让每位教师自我规划、自主学习,做最好的自己,最终成为善实之师。具体有两点。其一,引领教师树立“清水课堂”的理念,从常态教学入手,研究“家常课”,及时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不仅要求教师每月发布1至2次网络研修话题,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更努力为教师营造人人研究教学和竞创成果的研修氛围。其二,改革科组教研的形式,使其更具指导意义。例如,让教师集体研究单元检测内容,这一教学研究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大致有四步。一是在教学前,通过研讨单元检测点,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研究每个知识点需要的教学准备(前期的知识基础),以拟定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在确定单元教学的大方向后,教师再次研讨单元检测试卷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题型、涉及的基本知识和特色内容,以便在教材和教辅材料中寻找对应的题型。三是根据前期对单元教学的集体研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困惑,从而制定单元教学策略,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练习题,最终提高教学实效。四是在单元检测后,对学生的成绩、错例以及重点和难点题型的准确率进行研究,并分析单元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后续的教学和辅导方案,最终为新一单元的教学做好预判和准备。总之,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这能更好地指引他们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既显著提高专业技能,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清水课堂”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清水濠小学构建了“清水课堂”,即“实教善学,流知淌智”的课堂,也就是说,“清水课堂”是利于学生学习且具有教学实效的课堂。“教”与“学”犹如涓涓流水般润泽细腻、清新和谐,在此,知识不断生成并转化为师生学习、生活、做事与为人的智慧。
“清水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具体有三点。其一,教师要做到“包容、兼容和宽容”,即对待全体学生要包容,对待各种知识要兼容,对待不同观点要宽容。其二,教学过程要体现“浸泡、渗透和自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浸泡于清水般的课堂中,又要让清水般的课程浸泡学生;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养的相关内容,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至实至善”的成长目标;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让他们自主发展。其三,学生要能够“乐学、愿思和肯练”,也就是说,他们因乐学而兴味盎然,因愿思而聪慧机智,因肯练而轻负高效。
“清水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犹如路标,明确地指引清水濠人在教学路上前进的方向。“清水课堂”具体体现了“起于至实,止于至善”的清水文化,这既使清水濠小学充满生命活力,又促其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