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招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教化育人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数篇行文简练的文言文,作为小学生起步阶段的学习内容。学生刚接触文言文,难免觉得生涩难懂,若是教学模式简单,学起来就更索然无味。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呢?在多年教学生涯中,笔者做了些许尝试,探索出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有效做法,供同行批评与指导。
一、“读”领风骚,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涵咏吟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法宝,也是打开文言文教学的金钥匙。文言文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这些经典名篇大多短小精悍,且体现出音韵美、节奏美。教师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获得美的享受。首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整体把握,再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最后熟读成诵、升华延伸,突破教学难点。小学生难以把握文言文的语气、语式和节奏,刚开始读会觉得生僻拗口,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帮助学生弄清停顿、语气。必要时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饱含韵味和节奏的范读,引领学生读好文言文,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伯牙绝弦》一文语言生动凝练,音韵优美和谐,读来令人陶醉。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句读和韵律,让学生反复吟诵,感受其韵味。教师还应做好示范引领工作,范读时把握抑扬顿挫,模仿古人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纵情吟诵中感受音律之美。学生读得多了,就会了解文言文的音韵和谐、对偶押韵,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可见“读”领风骚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法宝。
二、品字析词,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文言文不同于古诗,也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虚词,晦涩难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与学生一起品读文句,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尝试读懂课文,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字之精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要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疑。要重视引领孩子直接与作者进行对话,让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力求拨动那颗幼小的心弦。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半文半白的小说,作者通过动作、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最妙的是对他眼睛、头、手指的描写,三次的描述都略有不同,所表达的心理也不一样,“把头摇了两三摇”,“狠狠地摇了又摇”,“把眼闭着摇头”,将心里越来越着急的动作、神态描绘得细致逼真,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动传神,区区两三百字就把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伸出的两根手指也成了吝啬鬼的代言。吴敬梓的写作技艺高超,文章语言精炼准确,字字掷地有声,增一笔则胖,少一字则瘦,文本之魅力让人终身难忘。教师要好好地引导学生品字析词,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这样学生既能习得语言文字的精妙用法,又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三、引发想象,感受文言文的意境之美
引发想象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重视引发想象,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在凝练的文字中读出鲜活而立体的画面,在画面中感悟文字的美好意境,使学生读懂文中蕴含的弦外之音,体会字里行间蕴藏的优美意境。
《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含义深刻。孔君平从桌上的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还想办法逗逗聪明的杨氏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杨氏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意指孔君平姓“孔”,这回答既巧妙委婉,又意味悠长,既表现了对待长辈时的彬彬有礼,又显得幽默大方,让人无可辩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看似简单的问答,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其发散思维,触动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体验文情,感受文言文的情义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情乃万物之首,不少脍炙人口的精品文章,都是文人墨客借助灵感,即景生情而作,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这些入选佳作,有的蕴含着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有的深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有的饱含人生的理性思索,脉脉流淌着对国家、对民族、对故土的依依眷恋。教材所选编的数篇文言文虽然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受真真切切的情义。
《伯牙绝弦》一文的情义,重墨在“知音”,使它成为人类世世代代神往的至美至善的主题。“喜遇知音”句式的排列颇具特色:一句是伯牙,一句是子期;一句是鼓,一句是听;一句是倾诉,一句是回应。如此言语形式,让人仿佛看到伯牙、子期的默契无间、和谐幸福,让人深感二人的心心相印。在交流汇报时,一些学生觉得在自己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知音相遇乐在心田的生动画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只言片语,体会到古人当时的情绪起伏和感情波动,感受“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情义之美、人性之美,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淘洗,但古朴的韵律美、文句美、意境美和情义美,深深镌刻在人们的灵魂里。教师应该依靠不断积淀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传递教学的艺术魅力,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文言文的“四美”,早日在学生心中萌发植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