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君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国的小学德育工作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德育工作居于首要地位,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一系列冲击,因此,德育工作面临全新挑战。近年来,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习近平提出“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这为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小学德育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小学德育涵盖了九项内容,即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针对这些教育内容,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各科教学,校级、班级工作,各种教育活动,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等等。
要探索小学德育,务必结合德育途径,把握德育原则,并具体从四方面落实,可谓小学德育教学的“四重奏”。
一、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学生德育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小学德育教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方针与政策,应遵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也就是说,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觉而积极地引领学生坚持国家的政治方向。
小学德育工作既要保证方向正确,又要在细节上灵活分解。例如,浙江省有一所学校将德育教学目标分解为“爱的教育”“礼貌教育”“勤奋教育”“诚实教育”“劳动教育”和“公德教育”等六个层面,并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将道德的认知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育人于无形。
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教师应抓紧时间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便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透彻地钻研教学,从而体现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既是拥有德育理想和信念的表现,又体现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特别是,要把德育教学和知识讲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道德的认知也是一种求知。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求真即求知,由于塑造真人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日常教学对小学生道德认知的作用。
二、呵护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德育的根本在于:善于抓住各种德育的契机,精心呵护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科学性、生动性、活泼性和启发性,并适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对个别道德意志较薄弱的学生,要认真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特殊方式帮助和感化他们,这样,既发展学生的道德自觉,又让日常教学成为道德情感形成的主阵地。
三、锻炼小学生的道德意志
如果说道德认知是小学生的道德之源,那么道德意志便是小学生的道德之根。由于小学生处在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的道德认知浅显,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就需要不断抵制各种不良影响,既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又坚持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认知。
要有效锻炼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有三点。其一,立足课堂教学,将各种有益的德育素材运用于教学,把教材转变成有趣的故事或生动的图景,以感染和教育学生。其二,运用各种游戏或活动,在无形中实现德育目标。其三,通过班会、板报、辩论、演讲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自我塑造,自我成长。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引导小学生锻炼道德意志须符合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四、训练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德育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落脚点在“行”。为了训练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欧美国家的教师进行了诸多具有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实验,具体有四个。其一,隐蔽课程,即由各科教师间接渗透德育。其二,价值澄清,即教师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其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即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其四,道德体谅,即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采用角色承担与情景教学的模式,以便在体谅的基础上形成道德感。当然,我国的教师也有一些开创性的道德教育实验。例如,1994年,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利用漫画故事编写德育教材,并组织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依赖教师,因此,小学生习惯和品行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榜样示范,需要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滴渗透,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小学生德育教学是“知、情、意、行”的“四重奏”。只有结合课堂内外的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扎实推进德育工作,遵循政策与法规,才能使德育的各项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并促使小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