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方成蜜

2014-08-26 22:27徐丽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文言文教学

[摘 要] 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结合文言文教学实践案例,在明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就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归纳整理教学法”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初高中衔接;归纳整理教学法

我国丰富的古代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好古诗词和文言文能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学的难点。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摒弃应试教学的理念,探索实践“归纳整理教学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见,对于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一是初中只要求理解诗文大意,而高中则要求读懂文章内容。二是初中在评价中明确“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而高中不但对文言字词句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还要能举一反三。三是初中注重积累,以欣赏为主,而高中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要求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能够“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

1、学生学的衔接

因文言文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缺少语境,所以初中生都怕学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为应对中考,学生在课上都是被动接受,不是记翻译,就是背文本,缺乏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浅显的文言文,还是看不懂,谈不上基本理解,更谈不上积累、感悟、运用和欣赏,致使初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出现了较严重的断层。许多学生升入高中后,都很难适应高一教材中大量的文言文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初中打下扎实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具备一定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中考不考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但不懂“言”何来理解“文”,所以,关于一些常见的字词句法,绝对不能围绕中考转,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解释和翻译上,而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衔接,指导学生主动地做一些归纳整理工作,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教师教的衔接

为了“中考以防万一”,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翻译、背诵、默写成为应试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阅读的浅易文言文能力。为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师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吸收语言精华,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试卷上的几道题目。其次教师应基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来改革教学策略,摒弃应试教学“满堂灌”“串讲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字词句的用法与规律,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养成前后知识整合的习惯,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再者教师要了解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的不同内容,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法水平,智慧地利用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探索实践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回归文言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本真。

三、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归纳整理教学法”策略

“归纳整理教学法”着眼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和积累,旨在培养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1、研究初高中新课标,确定归纳整理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是“言”与“文”的统一体。“文”应以“言”为基础。读懂文言句子是学生理解文言内容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言”的教学,即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高中新课标强调文言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要求梳理常见词法、句法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举一反三。语言学家王力和吕叔湘先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学习古代汉语应该将重点放在常用词上。”因此文言归纳整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常用词及特殊句式的归纳整理。

2、根据初中文言文评价要求,确立归纳整理的操作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是:“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重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能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能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为达到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用词、特殊句式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虚词实词归类

(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普遍存在,整理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教学的常态化做法。

例1:“之”。“之”这个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出现频率极高,系统地掌握它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综观苏教2009版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之”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作代词:指代人、事、物。

作动词:到…去。“至之市”《郑人买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作助词:的。“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无义,补充音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无义,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陋室铭》。

学生全面掌握“之”的意义和用法后,一旦在其他文言文中再遇到“之”,就能有效果地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语义。“于、而、以、为、乃”等重要虚词同样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例2:“朝”这个词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种意义。

zh o早晨。“朝服衣冠”;ch醥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拜,“皆朝于齐”。

通过归纳整理,学生对“朝”字的理解更为准确到位。

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几乎涉及到教材中每篇文言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及时整理。既要注意一篇文章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也要注意文章间的一词多义现象。新旧整合、触类旁通。

(2)词类活用。常用实词的“变形记”,集中出现在苏教2009版九年级教材中。以《陈涉世家》为例。

名词活用为动词。罾:用网捕;篝:用笼子罩;笞:用鞭子打;目:用眼睛看;王:称王。

名词作状语。法:按(秦)法律;丹:用丹砂。

动词的使动用法。忿恚:使……恼怒。

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都出现在《陈涉世家》。通过归纳整理,可帮助学生区分、了解各类活用现象的特点。进行归类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如句中缺少动词时,名词就需要当动词用。又如动词前面是名词,名词就需要化作状语起到修饰作用。学会判断的基本方法,学生就能将课内知识有效地迁移到课外,这就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古今异义。文言文中部分常用词的意义与现代文的区别很大,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出现解释偏差,从而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如《桃花源记》中就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不足”等。这些词语具有典型性,是常用词且明显具有古今异义的区别。归纳整理后,对比鲜明,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又如“是”,文言文的基本意义为“这,这样”,而现代文则是“判断词,起判定的作用”。学生因习惯性思维的影响,经常理解错误。“虽、或、然”等常用字也是如此。把它们集中起来,归类整理,可强化学生比较区别的意识。一旦文中出现这些词,学生尤其会注意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4)通假字。通假字没有规律可循,现行教材中的通假字(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通假字”,也包括古代汉语中认为的“古今字”)数量不多。分别有“坐、反、强、邱、阙、说、女、为、知、步、曷、熙、曾、食、见、材、板、已、有、屈、衡、坐、支、被、辨、畔、適、倡、以、要、转、具、属、直、徧、熟、辟、得、辩、与、乡、曾、惠、亡”。归纳整理,重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如同认字一般,见一个认一个,不断积累,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基本不会遗忘。

常用词掌握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重视常用词的归纳整理和积累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吕叔相先生说:“什么是文言的基本训练呢?首先是讲求字义。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义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是不能用现代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时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

第二,特殊句式归类

初中文言文中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三种特殊句式。掌握这三种句式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能力。

(1)判断句。“……者,……也。”“……也。”的句式在文言文中频频出现。就《醉翁亭记》一篇文章,就有21句判断句。将这一句式结构剥离出来展示给学生看,句式特点清晰可见,学生就能准确地翻译出“……是……”。

(2)省略句。如,省略宾语: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独守丞与(之)战谯门。又如,省略介词:卜之(于)鬼《陈涉世家》;得之(于)心,寓之(于)酒《醉翁亭记》。再如,省略主语:《桃花源记》一文中多次出现省略主语,主语交替需更换的现象。

省略的内容会影响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多了解省略句的不同类型,便于学生发现和判断省略的部分,准确翻译,正确理解。

(3)倒装句。现行初中教材中的倒装现象不多,倒装的原因也不要求深究,归纳整理的目的重在认识倒装句及学会如何调整语序。文言文经常将定语状语后置。而“何陋之有?”(《陋室铭》),“吾谁与归?”(《乐阳楼记》)这两句是将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将这些倒装现象归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现代文的要求调整语序,下次碰到类似语句,学生便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通过句式归类,让学生掌握句法规律,达到触类旁通,准确翻译重要文言语句的目的。

以上归类整理可指导学生通过制卡片或在电脑中制文件夹的方法来完成,其关键在于不断地实践和及时地总结。实践证实,归纳整理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常用词、特殊句式的归纳整理,能促进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吕叔相.吕叔相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作者简介:徐丽君(197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语文教育硕士,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文言文教学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衔接更高层次教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