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摘 要: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健全发展的主要阵地。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下,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德育问题;教育活动;家校结合
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就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部分学生的素质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目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的不重视。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看重的都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走进重点大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变成龙、变成凤;但是,这样简单的知识传授只能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2.教学形式的单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师和学习都开始重视德育,但是,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的是说教式的模式,或者是组织讲座,这样的德育形式只会让学生出现厌烦心理,当然,也不利于德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当然,除上述两点之外,还包括:学校德育方面的管理;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在此不再进行详细介绍。总之,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有效落实德育
1.转变思想。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对德育方面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而且,从上述的问题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才能确保学生的德育水平得以提高。
2.加强师德建设。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也就是说,教师要想真正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德育的有效开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具体方面如下:(1)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坚决不能,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2)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随便许下承诺;如果没能做到要向学生解释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守信;(3)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尊重是相互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师德建设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德育,进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对于叛逆期的学生来说,说教只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再加上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就会导致使一些学生出现“尝试”心理。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改变这种说教式的模式,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下形成正确的观点。
例如,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案例,比如,不尊重老师、扰乱公共秩序、网瘾的害处等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观看和分析中谈谈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不良行为,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行为的危害性。
4.做好家校合作。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和家长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联系”不是学生一犯错就一个电话把父母请来,然后痛批一顿。而是要让家长重视德育,要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一个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并将育人工作放在首位,以期能夠培养出对社会、对家庭真正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苑海燕.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普安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