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颖颖
摘 要:在幼儿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他游戏和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地指导和利用这些原因,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分析上,通过观察法和非正式访谈法的研究方式,从角色游戏中的材料、游戏情境、主题内容三个方面研究了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并做了分析。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转换原因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幼儿期的小朋友是通过游戏的途径来模仿成人活动、感知事物的,因此,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调查表明,在幼儿众多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受幼儿喜欢程度占的比例最大。小班幼兒由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与人交往的范围更加扩大,独立性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凡事都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但是在角色游戏扮演的过程中,幼儿会经常性地转移自己的角色到另外一种角色中,忽略或忘记自己所在游戏中的角色。那么,影响幼儿的角色游戏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本文就从角色游戏的结构着手来分析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共是三个小班,每个班32人左右。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根据具体情况,最初采用实况详录法,记录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以及角色转换的时间与进入下一个角色的时间、表现及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中后期采用轶事记录法记录与小班幼儿转换角色的现况。
2.非正式访谈法
笔者在幼儿游戏结束时询问观察的幼儿为什么刚刚自己不去玩另外一个游戏,记录下他们所说的原因,并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访谈幼儿园的教师。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也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例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一个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为“孩子”过生日了。接着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了。一会儿又拆了“电视机”,装插成一架“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替代
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
(二)游戏情境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晓霞说:“游戏是快乐的学习,
学习是求知的游戏。”要将教育目标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那么如何能将游戏与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中间的桥梁就是情境。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者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是不同的。“娃娃家”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妈妈”是独断的,那么气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戏的情境还受到角色游戏主题的制约。一旦主题确定了,情境也随之确定。不过,游戏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影响的。如果空间狭小,“医院”只能有门诊,没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挂号的、打针的挤在一起,“病人”“医生”都草草了事,结果是“医院”里嘈杂一片。这样,尽管主题确定了,但情节不能展开,人物关系也就无从发生,角色游戏就只有形式而无甚内容可谈了。
可见,情境与角色游戏的其他各种成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三)游戏主题
游戏主题就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主题游戏是幼儿想出来的,教师在游戏中更像是道具提供者。“幼儿爱吃洋快餐,可他们后来发现中餐的花样更多,于是幼儿在教室里自创了三家中餐馆。经理、服务员、厨师、收银员都是幼儿自己演的。”小主人给客人端上来的菜都是用纸剪的,还真像那么回事。过去我们也让幼儿做游戏,但是要求经常是“请你像我这样做”主题游戏却变成了“谁能和我不一样”,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都不是按部就班的,不能完全按着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与兴趣,如果某一过程幼儿不感兴
趣,教师就思考而后进行调整,如果此活动幼儿不喜欢,也要进行调整。
幼儿对游戏的主题不够明确,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但不要过多干涉,适时运用对话的讨论,给予幼儿强有力的支持,一点一滴积累经验。
四、总结
随着幼儿学习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者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不是不同的。
主题游戏是幼儿想出来的,教师在游戏中更像是道具提供者。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M].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12.
[3]罗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M].重庆出版集团,2006-11.
[4]乔.幼儿角色游戏初探[N].西藏日报,2008-0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