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腾飞
摘 要: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这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对此,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性教学 教学运用 新课改
探究式化学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体的一种化学教学活动形式,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让其真正把握化学的时代内涵,做到与时俱进。
一、进行主体探究,让学生形成认知体验
化学课堂探究活动中,主角永远是学生。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牢固的认知体验,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快感。实践证明:探究过程中独立性、自主性越强,形成的认知体验越深刻,探究价值就越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显著。
这种探究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使学生加深了对钠单质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实验,能获得探究过程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形成一种认知体验。
二、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人们智力活动的进行,一般必须经历由外部向内部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紧密联系,并且有一定的扩展性,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可以通过创设以下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录像图片:一位女士,她曾经因为蛀牙补过一颗黄金义齿,后来,她又因为车祸补了一颗不锈钢的义齿。可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奇怪的是,众多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旁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为这位女士找出病因。)
演示实验1: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平行地插入一根铁丝和铜丝(现象:铁丝有气泡产生,而铜丝没有)。演示实验2:把铁丝和铜丝的上端连在一起后,再放入到该烧杯中(现象:铜丝上产生了气泡,铁丝上反而没有)。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妙的现象呢?
以上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善于设疑诱思,充分开掘学生潜能
正确、合理的设疑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条件,诱思是教师转化学生学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例如:在做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1)潮湿的氯气能否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为什么?(2)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及反思方式不同,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讨论结果,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一步讨论,并通过实验验证。学生通过事实情景证明猜想完全正确,学习状态由深思到兴奋,自然产生了一种成功感、喜悦感。
由于学生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使探究式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四、开展实验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学生应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启迪。
例如,在学习《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时,做完实验一(气体与喷泉实验)后,这时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且有别于课本的实验装置。学生已学过在圆底烧瓶中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能形成喷泉。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哪些改进?其他气体能不能形成喷泉?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综合。例如有些学生在课本装置(图1)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并讨论了引发形成喷泉的多种方法,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化学探究活动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根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情景素材,提出假设或进行调查供学生探究。
例如:现在提倡绿色奥运,绿色生活,而这就与化学紧密联系,一个绿色理念的形成,一个绿色社会的健康生活、生产习惯的建立,光依靠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灌输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多角度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
在学习了《环境保护》一节后,教师可以以当前热点问题之一的水污染为例,带领学生查看当地被污染的河流,让学生感受水污染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种种危害;可以在校内实验室中作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如无污染氯气装置的模拟研究,废气、废液的实验室模拟处理等;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研究,如探究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讨论城市垃圾的处理及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等热点问题。让学生从节约纸张、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电池、分类收捡垃圾等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置于生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给学生提供全方位获取知识体验的方式和渠道。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能体会到探索的快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为寻求真理而认真探索的精神,并真正把握绿色化学的时代内涵,坚定绿色生活的信念。
总之,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真正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我们的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学到牢固的概念和事实,还让他们真正理解事实与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积极关注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自主探究。教师要在探究活动策略与方法的制定方面起启发、指导、咨询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