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摘 要:无论是从考试中还是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来看,阅读理解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程中关于阅读理解的内容材料也更加的广泛,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中所给出的含义,并解答提出的问题,是阅读理解教学中的重点。以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此方面的问题,浅谈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鲁教版;九年级;阅读理解;教学实践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此方面的答题,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以鲁教版教材为例,就常见的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的文章,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观点。
一、说明文阅读理解
在近年来的中考试卷或者日常我们的课堂练习中可以看出,在阅读理解的试题中,说明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并且给出题目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把握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及特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从历史上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到荔枝的外部形态和产地以及荔枝的种植等多方面来写,在进行阅读理解时,要求学生先从说明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结构,再次理解文章的内容,思路的清晰让文章的理解不会再难。
二、议论文阅读理解
说起议论文,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论点、论证、论据,这三个要素。常见的题目就有,从文章中找出论点。简单的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也有的会在文章中间,有的则是明显完整的一句话,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就是没有完整的一句话论点,需要你阅读通篇进行总结,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那篇《谈骨气》,论点十分明显就在文章的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直接点明了论点,在做类似问题時,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先要通篇认真去阅读完整,切记读得囫囵吞枣。
三、记叙文阅读理解
相对来讲,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更侧重于对情感和事物的态度,也更符合于学生的理解观点。需要注意的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
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孔乙己》,结尾部分就是以通过深秋的萧瑟,展现对主人公亡故的悲惨命运,这就是记叙文的写作手法的妙处,也是在做此类问题时的重点。
参考文献:
栗少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J].学周刊,2011,21(02):30-35.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福山天府街666号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