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涛
摘 要: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教育社会。现代社会最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开放性试题 创新教育 学习共同体
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案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我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类比和函数等。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新课标并没有明确提出,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如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等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否则,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动摇学数学的信心。如九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否则得不偿失。
二、设计多样的开放性试题,采取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应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压力,凸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新课程要求作业既有巩固和检查功能,又有深化和提高功能,更有体验和发展功能。在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索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鼓励性评语,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其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堂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此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机。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科学思维和积极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特质。
此外,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完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差异,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上少一个人才。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费晓东.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5).
[2]王茹.试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