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英
摘 要: 如果说课堂预设是一种教育领域的计划的话,那么课堂生成就是教育领域的市场经济;如果说预设是教师的思考的话,那么课堂生成资源便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学生的这种思考不是一种放纵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实时生成的,它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展创新。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上抓住生成,深入浅出,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的。本文阐述如何让预设和生成碰撞出火花,为《科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活力,打造精彩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科学教学 预设 生成 激活思维
《科学》对学生的思维、学习方式、数学功底要求都很高,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宽广,相当一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可能比老师了解更多的新领域和新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有“意外”发生,甚至有老师未知的、不确定的知识。《科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预设,更应该注意学生,倾听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根据新的预设组织课堂,使《科学》课堂更加开放、动态、高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通过教师的精心预设,期待学生的生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下足课前工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下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很多老师备课时会花很多精力设计“引课”这个环节,因为引课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下面这个案例:
初中讲大气压强时可做如下图这样一个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支试管一起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下落呢?”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掉下来的。”但实际演示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未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学生简直惊呆了,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牢牢吸引住了,纷纷议论,揣测着其中的奥秘。大家在这样的紧张而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全神贯注地学习新课。
这个实验就是老师用心的预设,通过这种预设生成的是学生学习的欲望,这种预设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学》就是一门实验课。一个好的教学引课设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有老师抛出好“砖”,才能引出学生的良“玉”。
二、大胆放手,善抓闪光点,促进动态生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师更应该相信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他们能做好,放手让他们做,让学生自由表达、愉快合作,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良好情绪,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很多闪光点,教师可挖掘、开发、引申、利用,不断用以优化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在教学电路三种状态(开路、通路、短路)时,总是自己连接一个电路,再在黑板上画一个相应的电路图,按照书上的概念讲一遍,电路上演示一遍,结果收效甚微,无法克服短路这个难点。随着生本课堂的深入推进,我改变了教学方法,给每两个学生一套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小灯泡,若干导线),让学生两两合作,要求先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再熄灭。学生热情高涨,有的小组连出了好几种让两个小灯泡发光或熄灭(包括其中一个小灯泡熄灭)的电路,最少的一个小组也连出了一个电路(即两个小灯泡串联,用开关控制通断),小组间进行交流,得出了电路的三种状态。我趁机表扬了只连出一个电路的小组(因为平时他们学习很不认真),肯定了他们的进步。进一步揭示了电路短路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了解了电路短路时电池会发热,甚至发生火灾。
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教师从中挖掘生成,并加以利用。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就能积极动脑。韩愈在《师说》中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话的内涵很深刻,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潜力无限。相信他们能做好,放手让他们做,老师通过引导、点拨和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三、沉着面对错误,让错误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成
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任何学习都是从错误到正确的重复,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习得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教学中的“错误”是重要的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有错误想法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学习中没有想法。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使错误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成。
我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阻值?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电路图如何设计?等等。然后学生讨论,连接电路,实验得出数据……老师巡视,发现并用手机拍摄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如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表接线柱或量程选择错误等,然后将拍到的错误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共同寻找错误。这样对待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错误的老师是睿智的,也是成功的,课堂是高效的。
又如我在复习《串联电路》这节课时,某一小组将两个小灯泡串联,闭合开关时,发现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而另一个小灯泡发光,他们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我们一个小灯泡是开路的。”我当时听了很生气,因为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可能出现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另一个用电器断开的现象。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种课堂动态的生成吗?为何不好好利用呢?我把他们小组连接的电路放到投影上,组织全班讨论,马上就有学生提出电路肯定是通路,否则其中一个小灯泡不会亮;有学生提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进一步证明了电路是通路。这时,全班都很好奇,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我建议学生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了两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他们发现亮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了很多,继而求出了两小灯泡的阻值,进一步解释了原因。经过这样一堂课,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深刻。
生成总是动态的、出乎意料的,而一旦有了生成,课堂才会活起来,才会丰富精彩,课上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并利用这种资源,使课堂得以升华。当学生出现各种表现,哪怕是表情出现细微变化时,很可能他内心正涌动不同或新奇的想法。教师应当巧妙地挖掘,哪怕学生说出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教无定法,课堂是多变的,学生都是思想的精灵,他们的大脑中有许多教师无法想象的东西,优秀的教师会在学生灵光一现的时候把握机会并加以利用,见机行事,变“无关”为“有关”,使“惊慌”为 “惊喜”。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着未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变,变幻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变,以学生为中心,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
[2]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
[4]义乌市初中各学科教学规范(试行).浙江义乌市教育研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