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对话止于课堂

2016-03-10 23:18唐正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学以致用对话

唐正林

[摘 要]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然而,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也宣布这种对话的结束。这让许多更深、更妙、更精彩的对话胎死腹中,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教学中,应让这种对话延续,以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人生观。

[关键词]激活思维 学以致用 价值观 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49

阅读教学离不开对话,这几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师生尽情、尽兴地和文本、作者等进行对话,可一旦下课铃声响起,一切对话便戛然而止。难道,对话只存在于课堂吗?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说:“思考和评价在阅读中进行,有时也表现为连续性阅读活动的暂时中断,而且往往要延续到阅读活动之后。当眼睛离开所读的最后一个字,对话并未终止。”下课铃声并不是阅读的结束,也并非是对话的结束。对那些精彩的文章,阅读之后的对话还应继续。

一、在持续的对话中激活思维,引发新的思考

大思想家程颐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任何阅读的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质疑、解疑、理解、启发、共鸣等一系列阅读行为,都离不开思考。课堂教学结束,思考不应该结束,而应该引导学生继续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发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一文,在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本文以月起兴,以月入情又以月入理,作者借景抒情的对象为什么要选择月亮呢?”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与文本对话,探寻“月亮”这一自然景物在诗词中的特殊意义。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曾经读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加深理解月亮这一常见意象的独特意境。

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持续越久引发的思考就会越深。不要让对话只存在于课堂,要鼓励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对话,这样就会引出更多、更精彩的思考。

二、在持续的对话中学以致用,解决新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篇”的学习收获经常成为“另一篇”学习的帮手。学生与文本持续性对话引发的深入思考,可以让学生将“这一篇”的收获运用到“另一篇”上,以解决新的问题。

在写景类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角度、景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方位关系等把握得不好。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继续深入研究课文第二、第三两节,想一想:作者介绍这些建筑物的顺序是什么,可不可以打乱;这两节都是写建筑物的,为什么不放在一节里写,却要分成两节;这些对你的写景作文有什么启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在课后又打开课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持续的对话,学生终于认识到观察角度不同,描写的景物也就不同;景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等。紧接着,我让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技巧介绍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又学习新内容,这种良性循环可以在学生与文本的持续对话中不断运行,使学生的语文技能不断地提高。

三、在持续的对话中积淀素养,形成新的人生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不能脱离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而课堂结束后同文本的持续性对话对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形成新的人生观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虎门销烟》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墨记叙了虎门销烟的过程,这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授课的最后环节,我出示了林则徐销烟后充军伊犁、病死异乡的悲惨结局,并抛出一个探讨性问题: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身居高位、前程似锦的林则徐还会不会进行虎门销烟呢?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很自然得出肯定的答案——会,因为林则徐所考虑的是国家大义,并非个人小利。于是,我以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结束了本课教学,并设置了一道课后思考题:“你从林则徐身上学到了什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林则徐的精神呢?请将自己的想法以‘和林则徐谈心的方式写出来。”

特级教师孙双金讲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些具有高度价值取向的文章,更值得学生与它们进行持续对话,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与文本对话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因为这些好书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只存在于一节课上,而应该对学生产生更长久的影响,甚至是他们的一生。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学以致用对话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