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摘 要: 有效课堂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有无提高,并不是看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灌输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到了多少,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多少。否则即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十分低下。那么怎样才能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呢?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总结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思考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素养要求很高,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师应该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方法,以便达到科学训练与有效引导的目的。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未尊重个体差异、导致教与学脱节严重。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尖子生与后进生在学习时难以做到同步。当教师为了给后进生补习功课而将某些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时,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觉得很烦躁,不愿听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倘若教师不考虑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情况,而只考虑成绩优异的学生,讲课进度较快,也不复习旧知识,那么后进生就会觉得跟不上节奏,越听越糊涂,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这种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不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部分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没有寻找到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一些教师没有寻找到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每一节课都是探究、合作、创新,使得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课堂表面热闹,其实效果并不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在课前没充分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二是教师的理念不到位,总认为探究、合作式教学会耽误时间,不如讲授式来得过瘾,只顾自己讲得痛快,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单一,无法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三)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对知识理解不到位。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在实验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参与实验讨论,也从来不主动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点名要求学生讲述实验原理时,学生回答的声音非常小。要求学生上来演示某个实验时,部分学生也是扭扭捏捏,教师为了节省课堂的45分钟,往往就自己操作实验,将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最后导致学生对实验中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还有一些学生思想懒惰,不愿意自己思考,总希望老师讲得清清楚楚,自己认为听得明明白白,其实是思想懒惰的具体表现,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自己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之间由于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知识能力等的差异,在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寻找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所谓因材施教。
(二)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很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殊不知高中学生各方面都已经发育成熟,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管得越紧,他们的叛逆心理就越强,最终不但无法构建有效课堂,还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这节课上,我用“摩托车和飞机赛跑”的视频引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给每个学生机会分析问题。分组讨论中老师可以加入其中,帮助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一起分析,让这些学生也能融入其中,给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己总结。这样一节课就活了起来,每个人都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有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让物理这门学科体现出其内在价值。学生在课堂上要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不断研究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物理原理,例如,研究生活中的新型家电、煮饭用的炊具运作原理等,将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能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枯燥无味的不良现象。例如,在教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一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小型拔河比赛,一组学生穿上滑冰鞋,一组学生随意穿鞋,两组学生胜负可想而知。再让学生根据结果探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最后通过课堂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落实方面。
1.课前学、教后练。要构建有效课堂,学生就需要在课前对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将知识进行归纳。如果在预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待教师在讲课时,就重点学习这部分知识。在课后,要针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习题巩固,在做习题前,现将这些知识复习一遍,加深印象,在做题时才得心应手,学生只有长期养成课前学、课后练的习惯,才能够达到“集小流而成江海”的效果。
2.有效的课堂例题讲解必不可少。在整个物理课堂上,不是只有课件、故事、活动实践、学习兴趣、实验探究等就是完美的课堂。学生虽然需要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但是也要通过练题将课堂知识进行消化,习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谨慎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还应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一些涉及的知识点较广泛,内容较全面的课堂习题。学生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道习题在这篇练习中出现了,解正确了,在另外一篇练习中却解错了,这都是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考查目的,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多做示范,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在课堂中教学中,教学手段有很多,导学式教学法是真正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可以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学,让孩子自己去探寻获取新知识的快感,而老师则一定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做好总结工作,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物理课堂。
(五)凸显实验教学。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就是实验,但是在考试时总是能发现只要涉及实验的内容,正确率就相当低,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实验目的是什么,所答非所问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征,多为学生创造实验教学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尽量凸显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不断向想学、善学、易学、乐学的方向发展。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应该尽可能通过实验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所学到知识。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每位学生都投入到实验中,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实验中了解到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含义,而不是靠讲述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三、结语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体也是学生,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掌握到较多的科学知识,才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达到构建新型有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开国.“再备课”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以“电动势”一节的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3(2).
[2]浅析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8).
[3]小兰,王婧.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以“动量定理”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09(10).
[4]冯振.“情”“理”结合共建高效物理课堂——浅谈建立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条件[J].新课程.中学,2009(12).
[5]郑和伟.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