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

2014-07-16 22:00黄常威
考试周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培养途径教学

黄常威

摘 要: 目前,新课标要求现代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学 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途径

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加以培养。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平台,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社会责任意识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虽然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没有相应教学内容直接传授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教育素材。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阐述的是各地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学后要认识到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油然而生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社会责任;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阐述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备受侵略的事实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事迹,通过教学,学生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中华历史责任感。又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主要阐述中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影响,学生学习后会产生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担忧,从而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纵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还有很多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和分析,就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资源加以利用。因此,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挖掘社会责任意识与教材的结合点、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渗透。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无法靠教师讲授、灌输及学生背诵、记忆培养,而要在一定教学情境中通过体验感悟的方式生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课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特征,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进而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创设激发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片实物展示情境、影视及材料重现情境、故事引入情境、角色扮演融入情境等。

如教学《屈辱的岁月》中马关条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融入情境的方式,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此过程中学生生动地展示双方讨价还价的场面,最终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情境表演使学生参与其中,观看学生有身临其境、义愤填膺的感觉,激起学生“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又如在教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教师通过图片、电影片段等方式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时让学生重温《义勇军进行曲》渲染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面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的灭亡危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日本首相安备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钓鱼岛领土争端等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并提问:“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参拜靖国神社,说明了什么?祭拜日本战犯意味着什么?对中国人民乃至亚洲各国遭受日本侵略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应对?”这些情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今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勿忘国耻、勤奋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开展社会实践,体验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学会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

如教学《环境亮起了“黄灯”》和《重建我们的家园》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乡镇、社区开展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写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让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尽点自己的社会责任?并要求学生以书信形式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学生真正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体会保护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除了社会调查外,还可开展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中体验社会责任。如教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利用学校组织的参观日本侵略者在象山犯下罪行的陈列馆、“万人坑”等历史遗址。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面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普遍缺乏的现状,历史与社会老师一定要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与感召功能,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培养途径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