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2016-12-30 18:23胡友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局意识历史与社会

胡友华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历史人文学科担负着一定的职责,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更是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本文将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例,主要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大局意识

何谓大局意识?分析这一概念必须先实现对“大局”一词的精准理解,大局通常即指全局,大局意识,则是指能够以全局性思维审视、思考和对待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局部利益的杯葛。作为公民而言,应当秉承全局性思维看待党的方针决策,进而为此贡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

一、大局意识概述

关于大局意识,习总书记提出过精准的论断。其实,大局意识并非党员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即便是初中学生,也应该树立大局意识。

1.习总书记大局意识的阐述

习总书记在论及大局意识这一问题时做出过精准的论断,其指出个人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应当秉承大局意识,有意识地养成全局性思维,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与否。

2.初中学生树立大局意识的重要意义

考虑到社会大局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但不论如何,稳定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各种域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各类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考研。有鉴于此,初中生应当保持高度的政治正确性,自觉服从党的各项方针、决策,拥护党的科学领导,自觉同不良社会思潮划清界限,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注重自身言行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确保中央的战略部署得到坚决地贯彻和执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前行。

3.当前初中学生大局意识匮乏的现状

从近年来国内初中生群体的政治素养养成情况来看,多数初中生关注的内容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与生活中的繁琐事务、个人利益的得失等,而对于时事新闻、政治要闻、历史事件等事不关己、毫不关心,知之甚少,尤其是个别学生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家国天下”的大局意识十分欠缺,如此发展下去,势必会思想狭隘,缺乏爱国热情与政治觉悟,因此这一现状让人担忧。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对于学生大局意识提升的论述

1.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简述

从《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定位与性质来看,该课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与社会学基础性知识为主,进而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该课程秉承唯物主义历史观,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同时注重课程内容同社会现实的精准衔接,进而使学生获得更为宽广的知识视角,使学生实现健全的心智发展与人格养成,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知识基础。此外,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其它人文学科做好知识储备。

2.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对学生大局意识提升的有利条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每个单元后面都会有一节综合探究课,这些综合探究课与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更着眼于学生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的培养。比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课是《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综合探究课是《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的综合探究课《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而且本身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就比较关注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加之综合探究课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素材,这些素材与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更加成熟,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形成大局观和全局观。

三、利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升学生大局意识的方法

1.分析教材,强化学生大局意识

无论是普通的课程,还是综合探究课程,其根本都是教材,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分析教材,来强化学生的大局意识。比如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的综合探究课《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教材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技发展的大势,描述国际竞争的新特点,理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是一大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可通过剖析典型,对某种具体的精神力量,深化认识。如对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资料,了解新中国所处的一穷二白的艰难困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钱学森为什么选择回国?他回国做了什么贡献?这些贡献对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建设事业有何意义?体会爱国精神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

2.提高视角,提升学生大局意识

所谓大局意识,其认识问题的切入点便需要与众不同,并非从局部着眼,而是提高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提高视角,才能逐渐形成大局意识。比如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课是《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如果学生的视角仅仅在汉民族上,而不是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那么就无法完成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为此,教师应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基于华夏民族的整体利益着手,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

3.增强对比,塑造学生大局意识

很多时候,对比会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受到了来自家长、教师的呵护,因此普遍缺乏大局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增强对比,来塑造学生的大局意识。比如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的综合探究课《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时候,处于和平盛世的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不到和平的关键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不到本节的重点——和平和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为了突出重点,塑造学生的大局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我国近些年的发展的纪录片片段,呈现了诸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阖家欢乐的情境,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当纪录片播放完之后,教师又播放了一些国际上的恐怖袭击案件、叙利亚局势,尤其是叙利亚战火中的一些撼人心魄的图片:残破的建筑、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民、废墟中无助的孩子……通过对比,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同时让学生讨论:纵观全球,感觉狼烟四起,那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会不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呢?最后呈现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论述。学生在对比中增强了对于和平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而且对于自己今天幸福的生活也进行了深思。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综合课的有利条件,分析教材,提高视角,增强对比,切实塑造学生大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喜瑛.“生态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重要性之我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7).

[2]袁昌顺,范存俊.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05).

[3]黄牧航.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J].历史学习,2007(Z2).

[4]李海泉.试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教学[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猜你喜欢
大局意识历史与社会
历史节点上的大局意识
从“大局意识”出发坚持“五位一体”
以“两学一做”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核心意识是政治意识的内核,大局意识的保证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