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摘 要: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可以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主体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有效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和发现“新”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教学
1.有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2.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达到预期目的。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有效教学的主体性是指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究性。有效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体验式的氛围中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教师主要扮演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角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语文知识得以沟通。从这个意义上看,语文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3.应用性。有效教学的应用性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材料在融会贯通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关注语文有效教学的应用性,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延展运用。首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应用的意义;其次,语文教师要渗透应用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成为指导运用的条件。
三、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有效的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对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从课程教学论的角度说,有效性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得好,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个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
3.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新课程背景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拥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充分根据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教学性,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一是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二是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善于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落实预定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