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讲”与“学”

2014-07-05 23:58孙淑英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

孙淑英

摘 要:在数学新授课上不少教师还是以单纯讲授例题为主,学生很少有自主探索及主动尝试的机会,改变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值得全体数学教师去探讨。

关键词:数学新授;自主探索;发挥主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本人有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一、深入把握教材体系,认真做好教学预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个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教法及学生进行细致而周到的分析,才是达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前提所在。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说法用在老师身上虽然不很贴切,但也足以说明:一个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该有多么重要。

二、恰当实施“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教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种方法:自己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

[平行四

接着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种方法: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剪拼成哪种图形才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呢?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能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運用知识进行判断。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一例题:

小明小时走了2 km,小红小时走了km。谁走的快些?

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学生很容易列出两人平均每小时分别走的路程算式,怎样计算呢?这对于第一次接触分数除法的小学生来说,还是个难题。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画出两人的线段示意图。求小明的速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先求小时走了多少km,也就是求2的,即2×;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km,即2××3,所以2÷=2××3=3 km/小时。根据以上思路,学生就可以尝试计算出小红的速度为:÷=×=2 km/小时,最后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设疑:通过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然后小结归纳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由此得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小学 )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之浅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有效创设数学情境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自主创新学习在PLC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融会贯通”
转变传统角色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