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基
摘 要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它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性,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1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的起始阶段,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位教师在进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这样引入,学生对学习“千克”感到又好奇又兴趣,注意力也集中起来了,所以教学效果也必然很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教学中较好的情境教学。
如,在教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大正方形的图形中,看一看一共能摆放多少个小正方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了解到大正方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摆放组成,一个小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那么一共3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36平方厘米,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知道了边长是6厘米,而摆的小正方形得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边长。学生明白了算理,了解到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为给市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市政府自去年起实施了绿化工程。在河两岸种了一批大树,A公司承包了一号路段,成活了23棵树;B公司承包了二号路段,成活了19棵树;C公司承包了三号路段,成活了47棵树。今年将要实施新的绿化工程。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你作为城市的市民,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结果出现了两种意见:甲方学生认为应该选择C公司,因为C公司树成活的棵数最多;乙方学生认为无法确定,因为三家公司种树的棵数不知道。经辩论,甲方学生赞同乙方的意见,应该以“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的多少作为选择的依据。
情境二:教师随即给出了数据,A公司种了25棵、B公司种了20棵、C公司种了50棵。学生们立刻动起笔算,经过讨论,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都认为应该选择B公司。
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适度的矛盾,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不满足感,他们想马上得知答案。因此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知究竟。
4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置于学生亲身经历的或与生活直接相关的真实情境中,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这样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前后”这一节课时,笔者是这样进行的:今天,我们班的学生甲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周星期一早上我们班同学参加升旗仪式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先播放全校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排队的情境,接着学生看到本班同学在排队,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屏幕里的样子,都高兴的欢呼起来。突然,屏幕上出现本班的学生甲急急忙忙地跑来,原来该学生迟到了,正寻找自己路队的位置,只听见学生甲说:“我老是忘记了自己排队的位置,聪明的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正是这个真实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