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呈玉
摘 要: 现如今英语已成为国际间的交流工具,英语教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较差。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旨在讨论和研究初中英语口语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指导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往往更重视听和写,对口语的测试不够重视,较缺乏。教师在思想上对口语不够重视,对口语课的教学方式没有过深的思考,也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对口语练习缺乏兴趣,练习程度不够。
学生通常表示口语课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在课堂训练过程中,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地回答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很少参与小组的模拟演练,导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强制性的办法提问发言,而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口语发音不准而抗拒当众读英语。
3.学生的口语基础薄弱,发音把握不准。
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把发音相近的音标混淆,清、浊辅音很难把握。部分学生本身在交流时略带口音,发音不准。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英语口语训练的语言环境。
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首先要通过不断地说英语来加强练习。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学生在课堂训练之外,很少有说英语的机会和场合。课堂上的口语练习时间非常少,学生在课后也很少主动巩固练习,由此导致学生始终无法说出较流利的英语。
2.考试制度的制约。
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依然以应对考试为主,虽然口语已被列入高考英语考试中的一个环节,但一些地区的口语成绩不计入总成绩,或者计入的比例非常低,如此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口语的教育,学生自然对口语比较轻视。学校和家长为了迎合升学与考试这一机制,同样忽视口语这一板块,致使学生会写不会说,对发音的掌控程度很不理想。
3.英汉思维习惯的差异较大。
在汉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对汉语有极高的敏感度,语言思维自然而然形成。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拿到一句英语句式时,往往先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将其翻译出来,最终与原句式的含义背道而驰。学生应改变固有的语言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接纳英语的语言结构和发音规律。
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加强语音基本功。
英语教学入门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教学。升入初中后会首先对字母和音标进行学习。通过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把音标和字母发音弄准确。比如在对/ai/音标的学习中,可用tonight,right引出词汇bright,让学生通过词汇间的关联记忆。同时可以采用领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口语发音。英语教材中的语音模块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生通过语音教学更能掌握语音知识,教材中每个pronunciation板块都包含训练句子重音及语调、一语多音等训练项目。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情绪波动和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当学生处于焦虑状态中,学习效果就会明显下降。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情绪适中的时候,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更能使学生感到自然和轻松。教师还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多做出积极反馈,尽量少一些正面直接否定,而要间接地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
3.运用课堂活动促进语言沟通。
一些地方的初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口语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能加强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形式,比如根据图片表达图片中的含义,可以运用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还可以设置参考性问题,比如问答形式,力求拓展学生的思维,畅所欲言。多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演绎情景故事,在故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法组织语言。多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结语
初中英语学习阶段是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重视口语教学,帮助学生攻克语音这一难关,结合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口语学习渠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激发学生对口语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用英语交流和互动。我们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开口、多实践,不断提高口语水平,从而切实有效地使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权.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文教资料,2006(11).
[2]陈惠.英语口语教学的系统论方法[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6).
[3]王立非,周丹丹.12年:回顾与现状[J].外语界,200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