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应该设计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法。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放慢脚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不再一讲到底。
一、选择探究内容,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内容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最关键,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让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世博会的中国馆、水立方、粮仓等能够反映立体概念的实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入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究。很快学生就提炼出计算这些几何体表面积的办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利用课本中现成的公式讲述的办法。这节课上完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假设能力与验证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发现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与新的教学理念的深入落实,在实践中感觉到可探究的问题未必要来自于生活实际。其实,学习的过程同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就说明一切与数学相关的知识都可以成为探究的素材。因此,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把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积极开动脑筋,积极主动交流。这样,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取必要知识。
二、要求学生预习,创设探究情境导入
预习是学习的必要环节。虽然数学的预习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发现很多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节奏,此时,教师若能创设一些关于新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就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探究预习中的疑问。导入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导入方法,就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努力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从而把学生引入知识情境中,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便于下面的教学开展。创设好具体的知识情境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例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这样的画面:建筑工人在检验所砌的墙是否垂直时,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检验所砌的墙面是否与地面垂直。如果这条线与墙面紧贴,就说明墙与地面是垂直的,你能说出其中道理吗?生活中还有与此相同的实例吗?这样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也会提出很多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对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开展进一步探究。
三、选择疑难问题,遵循趣味性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研究认为:“大脑思维源于直接体验到的疑难问题,思维的功能在疑问中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选择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解决。探究时需要找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其次,这个切入点要有利于强化探究活动的效果。当然,选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既受到学生知识面的限制,又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时把握趣味性原则,要能从不同角度对探究的问题进行不同形式的推广与演变,让学生参与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猜想、假设、体验等尝试过程,深化情绪感受。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例如: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设计了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①从中国北京到澳大利亚的悉尼的海底电缆共有15个接点,因为某一个接点发生了故障需及时的修理,那么至少需要检查几个节点才能尽快解决问题?②某个水库到防洪指挥部的距离是10km,假设线路中某个地方发生短路故障,怎样才能迅速判断故障发生的地点?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且与本节课中教学的内容相关。学生感觉到有趣味,但是又很难解决。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
四、提升专业水平,强化探究效果
探究是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努力唤起学生的思维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课堂成为调适学生学习心态、磨炼学生学习意志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场所。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掌握并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显著等特点,但数学知识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知识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视频等资源突破难点。很多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问题,如果仅靠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态的首先图形,那么即使认真细致地讲解,也不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例如: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抛物线与标准方程,就利用多媒体演示物理中学过的抛体运动轨迹,如打篮球的投篮,正在飞行的飞机上抛下物体,等等;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就从实际问题开始,利用动画演示二次函数的图形。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把它转化为数学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强化数学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与实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可以放慢教学进度,把教学过程演绎成学生发现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