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玲
摘 要: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最大容量地灌输定义、定理、计算、证明等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国运、民族兴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课程改革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作者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指点.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体现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能够对具体的课堂知识、数学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它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呢?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大家共享,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的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式记忆、定理推导,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学习内驱力,则不但学生苦不堪言,学习效果也必定事倍功半.如此这般,连普通的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好都不见得可以实现,又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故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颇动了一番脑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譬如,笔者在讲授“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就在课堂上引入了“足球表面有几块皮子?”“足球表面密铺图形与平面密铺图形的规律有所不同”等趣味数学题,在讲授“空间向量”知识的时候,引入了“魔方解法的想法”等趣味数学题,在讲解“排列组合”知识的时候,引入了“排列与组合彩票数学知识”.在他们解题陷入瓶颈的时候,笔者会不时地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如欧拉、高斯、陈景润的趣事,不但博得了学生一笑,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灵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譬如,笔者在讲授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就把A、ω、φ有限个值各种不同的情况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表示了出来:
这样,不但有效地将抽象的函数知识直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
二、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开始,是获得真理的第一步.某种程度上,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由此来看,我们要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从鼓励质疑开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要教给他们正确质疑的方法,或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或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质疑,充分调动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创新能力、思维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譬如,笔者在高三复习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练习题:ax -ax+ ≥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在组织学生顺利解答了这道题之后,笔者顺势利导,进行了多次变式,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范围思考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与深度,培养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与能力.这几道变式题是这样的:
1.已知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3.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y=log (ax -ax+ )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
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颠覆性最强的,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反响最大,最有影响,最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其与具体的专业知识研究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
譬如,笔者在讲授“统计”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与能力,高中阶段统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经历其全过程.于是,笔者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你幸福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制定学习方法,参与调查过程,撰写统计报告,制作展示课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笔者不但选出了精品课件进行校内交流,更要求学生整理成论文形式,参加了相关报刊组织的创新大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创新的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势的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开始,大胆创新,强力改革,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极具个性特色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杨健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3(11).
[2]郭志会.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9).endprint
摘 要: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最大容量地灌输定义、定理、计算、证明等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国运、民族兴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课程改革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作者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指点.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体现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能够对具体的课堂知识、数学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它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呢?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大家共享,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的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式记忆、定理推导,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学习内驱力,则不但学生苦不堪言,学习效果也必定事倍功半.如此这般,连普通的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好都不见得可以实现,又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故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颇动了一番脑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譬如,笔者在讲授“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就在课堂上引入了“足球表面有几块皮子?”“足球表面密铺图形与平面密铺图形的规律有所不同”等趣味数学题,在讲授“空间向量”知识的时候,引入了“魔方解法的想法”等趣味数学题,在讲解“排列组合”知识的时候,引入了“排列与组合彩票数学知识”.在他们解题陷入瓶颈的时候,笔者会不时地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如欧拉、高斯、陈景润的趣事,不但博得了学生一笑,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灵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譬如,笔者在讲授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就把A、ω、φ有限个值各种不同的情况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表示了出来:
这样,不但有效地将抽象的函数知识直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
二、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开始,是获得真理的第一步.某种程度上,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由此来看,我们要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从鼓励质疑开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要教给他们正确质疑的方法,或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或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质疑,充分调动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创新能力、思维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譬如,笔者在高三复习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练习题:ax -ax+ ≥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在组织学生顺利解答了这道题之后,笔者顺势利导,进行了多次变式,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范围思考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与深度,培养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与能力.这几道变式题是这样的:
1.已知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3.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y=log (ax -ax+ )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
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颠覆性最强的,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反响最大,最有影响,最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其与具体的专业知识研究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
譬如,笔者在讲授“统计”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与能力,高中阶段统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经历其全过程.于是,笔者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你幸福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制定学习方法,参与调查过程,撰写统计报告,制作展示课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笔者不但选出了精品课件进行校内交流,更要求学生整理成论文形式,参加了相关报刊组织的创新大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创新的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势的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开始,大胆创新,强力改革,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极具个性特色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杨健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3(11).
[2]郭志会.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9).endprint
摘 要: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最大容量地灌输定义、定理、计算、证明等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国运、民族兴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课程改革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作者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指点.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体现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能够对具体的课堂知识、数学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它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呢?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大家共享,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的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式记忆、定理推导,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学习内驱力,则不但学生苦不堪言,学习效果也必定事倍功半.如此这般,连普通的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好都不见得可以实现,又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故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颇动了一番脑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譬如,笔者在讲授“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就在课堂上引入了“足球表面有几块皮子?”“足球表面密铺图形与平面密铺图形的规律有所不同”等趣味数学题,在讲授“空间向量”知识的时候,引入了“魔方解法的想法”等趣味数学题,在讲解“排列组合”知识的时候,引入了“排列与组合彩票数学知识”.在他们解题陷入瓶颈的时候,笔者会不时地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如欧拉、高斯、陈景润的趣事,不但博得了学生一笑,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灵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譬如,笔者在讲授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就把A、ω、φ有限个值各种不同的情况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表示了出来:
这样,不但有效地将抽象的函数知识直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
二、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开始,是获得真理的第一步.某种程度上,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由此来看,我们要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从鼓励质疑开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要教给他们正确质疑的方法,或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或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质疑,充分调动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创新能力、思维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譬如,笔者在高三复习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练习题:ax -ax+ ≥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在组织学生顺利解答了这道题之后,笔者顺势利导,进行了多次变式,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范围思考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与深度,培养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与能力.这几道变式题是这样的:
1.已知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g(x)= 的定义域为R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3.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y=log (ax -ax+ )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
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颠覆性最强的,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反响最大,最有影响,最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其与具体的专业知识研究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
譬如,笔者在讲授“统计”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与能力,高中阶段统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经历其全过程.于是,笔者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你幸福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制定学习方法,参与调查过程,撰写统计报告,制作展示课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笔者不但选出了精品课件进行校内交流,更要求学生整理成论文形式,参加了相关报刊组织的创新大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创新的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势的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开始,大胆创新,强力改革,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极具个性特色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杨健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3(11).
[2]郭志会.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