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目前广泛推行的高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考核评价问题进行了一些归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涉及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这四个因素,结合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角色定位分析、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考核评价;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疏剑(1980-),男,安徽枞阳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讲师。(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77-02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其主体思想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根本,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以掌握职业技能为基础的教学观点。而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体现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根基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高职教学改革的根本转变。
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表明了这四种模式工学结合的特点及考核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模式类型 特点 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办工厂的工学结合模式 学校创办的工厂,工厂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基本属于学校统一管理,工厂实行校长负责制,能够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由于大多数校办工厂的设备比较陈旧,技术相对落后,要进行更新升级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仅仅靠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加工工件的测量、考勤情况来进行考核,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学完理论课然后到企业实习的模式(顶岗实习),或者企业租用学校工厂的实习模式 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到企业实习都是从事基础的操作岗位。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 企业的流水线生产更多的时候让学生成了一线的操作工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整个工序、质量控制、设备保养、技术开发的思考和想法虽然体现在实习总结和实践报告中,但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考核
企业的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培训人员进行教学,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学习和生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企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往往会根据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来进行评价考核。而对于学习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其相应的潜力需要在专业教师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但教师对学生考核的报告对企业在用人提升方面却缺乏指导性
企业与学校(学校教师)合作项目的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把项目的内容细化成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共同努力完成項目。目前新加坡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引用这种模式 往往在项目中表现好的学生一定会得到老师很高的评价,项目中评价好的学生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自己以前具备的某方面特长,而在项目中积极学习快速成长的学生可能因为是陌生领域而在项目中出错或者对项目造成一定损失,得到了很差的评价。合作的项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进行项目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试错”的机会
当前工学结合已经深入到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要产出合格的人才,同时也要产出合格的工业产品,虽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积极展开,但是由于观念落后,许多学校的考核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考核模式,利用各种打分的方式、实现目标产品的方式进行结果评价,这些评价方式都存在考核标准缺失、考核质量失控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考核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在于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要充分体验职业化前期的“训练”,这种与企业的价值观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其考核评价方面也应当体现以企业的能力考核为本位的考核方式,利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来促进教学的改革。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考核应该以过程考核的导向为基础围绕学校、教师、企业、学生这四个方面协调进行。
首先,学校要确立其教学的主体地位,学校必须跟踪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需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应用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考核考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考核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当其主裁判的角色,教师在考核考评过程中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正确对待自我。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要充分理解学校及学校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其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很强烈的目的性,让自己在工学结合的实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要坚持“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观念,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机会从事不同的岗位锻炼,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机会。“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应当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打破陈旧的以学历定岗位、以人情定岗位的局面。只有这样,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才能得到有机的统一。
其次,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考核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学生也是考核的参与者,考核的主导人应当归属教师,而企业只能是考核的参与者,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已经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与之而来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学生毕业走向的终点站,企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也应当担负起一定的社会教育责任,不能因为企业实习场地和实习岗位的开放产生的一些问题就开始退缩,企业应该站在培养全社会人才的角度积极推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评价环节,企业更要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在这整个的考核过程中学校应当成为考核的总体责任人。
协调好教师、企业、学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 项 目 内容 指 标
学校 对辅导员评价、专业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身评价进行综合 确定是否发放毕业证
教师
(主评)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评价 测试、答辩记录、实际问题解决情况(案例或者报告)
企业 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评价 能否通过企业认证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证书
学生自评 认识自我、自我评价 榜样示范,自我总结
科学评价的有效性是检验学生学习的试金石,也是学校和企业调整教学与经营思路的一个参考指标。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环境下共同完成的。企业按照上岗要求衡量学生的态度与道德、知识与技能,同时学校应该把企业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教学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科学地自我认知、评价与提升,既高质高效的完成实习,也能够从中体验职业岗位的方方面面,建立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获取职业资格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最后,要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工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关键,避免出现考核的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把握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素养、道德水平的质量标准,如图1所示。
学校要对学生的考核严格把关,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严格控制毕业证的发放,教师要在学校的协调下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定期到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也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企业与学生之间不能作为单纯的劳动关系,还应当有教育管理关系,学生应当有企业员工和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要在学生的实习工作、学习考核、岗位纪律、企业纪律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两方面共同作用,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总结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過程中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工厂实践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等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的学习既有目标性又有工程实践性,让学生健康成长为高科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斌,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4).
[2] 胡先富.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3]杨喜全.校办产业不是“产教结合”的主体 [J].理论研究,2011,(7).
[4]张成斌.高职教育应重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J].职业时空,
2007,(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