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
【摘 要】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己近几年从事中职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切身感悟,拟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谈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提高;化学教学;教学效果;感悟
一、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化学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丰富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能使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应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喜好入手,尽量遵守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才好。比如在进行“氯气”的教学时,我会先让他们看视频“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并提问“自来水是用氯气来杀菌的,想知道是怎样的原理吗?”,既而告诉学生“氯气是有毒的,自来水为什么能食用呢?”从而引入氯气的学习。相对而言,比直接进行氯气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得多。
再如,讲糖类知识与食物的成分、糖的生理作用相联系,还可以引申讲一讲“糖尿病”。这类化学教学案例有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与生活、化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到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二、发挥化学实验优势增强学习能动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性强,实验现象就明显。学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动参与者,具有较大的实验能动性,深刻认识这一思想,对有效地实施和落实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开始阶段,学生的兴趣主要在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各种仪器装置。这样,就能完全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学习兴趣持久稳定地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以化学科的系统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的能力,以及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筛选、综合和应用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以“汲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其中,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即使智力稍逊,在一生中亦可以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反过来说,学生一旦形成了一种自学或思维的心理倾向,那他也就无形中形成一种自学或思维的习惯了。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所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显然,习惯源于主动和反复参与。而学生的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的形成,则是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应当十分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诸多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与知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总之,作为一种能力修养,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周期,需要一个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训练培养的过程。在这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开始,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并通过有步骤、分阶段、多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升华。让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运用自己一切“本质的力量”,学会继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
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同时,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
[3]朱凤莲,张巧林.《家庭营养师上岗手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