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军 王亮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习化课程,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为目的的,是一种学习领域、活动领域,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开放性及生成性的特点。本论文主要是展现我校该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教育方面常态化的课程尝试。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习化课程,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为目的的,拓宽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教学学科知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领域,而不是学科领域;是一种活动领域,而不是知识领域;它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来完成,而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开放性及生成性的特点。自承担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管理措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体系,在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常态化管理措施。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
以劳动技术活动为载体,并以此为切入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多领域的融合,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途径之一。其课程和活动设置如下:
“宿舍卫生”评比是我校每个学期必然的活动。高一入学,军训期间就教给学生怎样整理内务、告诉他们“欲扫天下,必扫一屋”的道理。通过对宿舍的物品摆放、被褥整洁、地面卫生的量化检查,帮助学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从小事做起、做好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记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运动会系列活动”每年秋季的例行安排,这个活动对于增强班级能聚力,促进班级建设功及同学们间的关系功不可没。运动会前,各班都会制作反映本班特色文化的展牌,排练花样独特的入场式;运动会期间,各班体育健儿为了班级荣誉全力拼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我校藏族学生的特点,比赛项目上,除了传统的单个项目外,我校增设了“20人跳绳比赛”、“齐心协力”、“团体躲闪球”和拔河比赛,这些项目旨在考验和提高班级的团结一致,促进班级建设;比赛期间各班还会踊跃投递宣传稿件,派出志愿者做好人好事,这些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标。
二、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处理好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在我校开设的这类课程主要有:每年针对高一新生开设的“学习学”,这门课由我校潜心研究藏族学生教育多年的前校长王慧民主讲,主要是带领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体悟教材,老师每堂课的任务在于发现学生自学的问题和进行多维评价。
“我最红才艺展示”活动是每年12月份的例行活动。才艺的概念很宽泛,可以唱歌、跳舞、相声、小品、话剧、绘画、书法、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决赛分为展览和表演两种形式,对于静态的作品以展盘的形式展示,对于动态的优秀作品则舞台晚会展示。可以说,每年的12月是学生们最为兴奋的日子,各个学生都摩拳擦掌展示自己的优点,这个活动不仅释放了学习的压力而且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培养了自信,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心态更加健康。
高中部“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业余兴趣的摇篮。从高一到高二高中部都会组织旨在培养业余爱好和特长的第二课堂:“声乐选修”、“篮球选修”、“舞蹈选修”及“计算机选修”,这个课堂每周五下午后两节课固定开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项。通过该课堂的开设,学生不仅拓展了视野而且增强了能力,爱好声乐的学生歌喉更加动人、练习街舞的同学更加派头十足、选择篮球的同学技艺突飞猛进、爱好计算机的同学不仅可以熟练使用常用软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制作ppt,大大促进了班级同学的计算机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综合性体验课程,涉及领域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深度体验耗时较多,加之学科实践活动也要开展,在高考压力大、教师的负担重、活动指导难的情况下,让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然有难度,重点是选准活动开展的突破点,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三、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切入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一般情况下,涉及到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爱环境、角色体验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可以采用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主要有:
“军训及入校教育”是每届新生入学第一课。军训课程为期10天,主要内容有队列、步法训练、内务整理,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国防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入学教育为期一个月,这一课程的设立对学生适应高中生活、了解我校特点非常有意义。
“主题班团会”是加强班级建设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个月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由学期初班主任结合班级和高中部的整体部署进行计划,每一次班会发动学生准备。通过班团会,尤其是主题班会,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暑期社会调查”是每个暑假的任务安排,进行两次。暑期回家是学生了解西藏变化的最好机会,通过真实有效的调查促进学生接触社会,真切感受西藏的巨大变化,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明白“五好”的意义。
“节假日外出参观学习”是学校落实河北省政府指示的有力举措。为了让藏族学生了解所在地以及河北及周边的历史、现状。学校每年都会例行安排节假日带学生出游:五一植物园、十月一白洋淀、河南文字博物馆、邯郸129师旧址;暑假北京或秦皇岛,丰富的出游路线、足量的外出时间,不仅让学生们放松了身心,更了解了河北及周边的情况增长了见识。此外,还有“雷锋月系列活动”(手抄报比赛、敬老院慰问等)、“清明节烈士陵园公祭活动”、高二年级成人仪式、高三百日誓师大会、党团校培训。
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切入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学生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不稳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形成了课程实施的常态化的操作基本模式。
以上是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研究》里的三大课程领域整合问题的研究内容,所形成的基本操作模式,希望在以后的操作中能够逐步完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常态化研究》开展得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沈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姜平主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分析[Z].首都师大出版,2003
[4]杨春艳.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J].吉林教育,2006
[5]张华.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6]高峡,丛立新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本文为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地西藏高中班差异教学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