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进和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师德、身教;知、情、意、行;转变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是说作者所在的地区举办了一个体验夏令营,入营之前,孩子们首先被要求给父母洗一次脚。当时孩子和父母都觉着挺新鲜。许多家长因此激动得热泪盈眶,而孩子们也在给父母洗脚的过程中对如何关爱父母有了特别的感触。可在夏令营闭营时,作者却吃惊的发现,孩子刚刚回到家,就瘫在了沙发上。结果是他们的爸妈忙着为他们端水洗脸洗脚。因为父母们平时就经常这么“孝顺”孩子。作者质疑这样的作秀不但无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会让孩子们迷失在“明礼诚信”的思想道德构建中。
作为一名中学的政治教师,读了这篇文章后,我陷入了沉思: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务必想要探索出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首先要讲师德,重身教。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品行素质将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会把每天与老师相处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在观察的同时去细心模范。老师自然就成了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其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缺乏,对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认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内容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实施大量的强输硬灌,极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错,更谈不上改错。教师要遵照道德形成的规律,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规范道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情感体验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思考与选择中真正接受教育内容,并愿意去学,去实践,然后产生自己的行动纲领,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并经过“反复的行为实践”形成习惯,最后内化形成品质。
再次要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转变和创新,把德育工作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成长中逐渐强化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而健康地成长。如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律教育;用树立先进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征文、各类比赛等启发人、教育人;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演讲、经验介绍等激发人、陶冶人;还要利用校园广播、文体活动、自办刊物及有关制度规则等软件、硬件,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邀请家长参加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水平;从每天“两操”“两扫”的评分考核、“文明监督岗”的纠察,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
最后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处在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正值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要面临奠基人生的重要任务,也面临着青春期生理、心理道德急剧变化。特别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给予高度关注。教师应该要学习相关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辅导关于个体辅导和团体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中学生解除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当中的心理困扰或是一般心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是主阵地,但更需要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共同创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五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3]《心理健康辅导员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