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裕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从四个方面谈具体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以下是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去获取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但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扎扎实实的落实了双基。
二、化无味为趣味
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而且,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会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四、化教学为体验
华罗庚说过:“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数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六一”前夕学校按每人10元给各班自行购买图书赠送给每个班级,充实班级图书角的书籍。教师可以让同学担任学校购书采购员,调查图书市场,设计最佳购书方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利用星期天去各书店进行调查,各书店在“六一”期间都实行了优惠销售,儿童书店与新华书店的书价相同,儿童书店的图书全部实行“八折”销售,新华书店是买5本送一本。学生调查后又进行计算、比较,最后设计出了最佳的购书方案。这种贴近生活、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枯燥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从而使学生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