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玮
摘 要: 本文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切入点,探究导学案可能走入的误区及如何科学设计有效的导学案,使之在中职旅游专业语文口语教学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 导学案 中职旅游专业 口语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职学生具有“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职业岗位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纵观旅游专业的语文口语交际课,不免忧从中来。
一、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误区
课堂上,老师们忙于阅读教学,几乎没有课时留给口语交际课,要么就是一笔带过、照本宣科。学生对口语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课堂沉闷,没有教材,不是睡觉就是忙于玩手机、化妆、抄写作业,而这些内容来说不是考试的范围。为了避免走进死胡同,改革势在必行:导学案作为口语有效课堂顺利实施的载体,应运而生。然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又会走入一些误区。
1.导学案成为习题案
从本质上说,导学案的确是课前发给学生预习的一份路线图,要顺利到达彼岸,通常老师都会依据相关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这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的比较直接可行的方法。甚至有的老师干脆把习题册上的题目搬过来,学生对照课本找答案,如此一来,导学案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只能算是在课改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2.导学案成为教学案
教师习惯“教什么”、“怎么教”,重在设计“教”,因此设计出的导学案往往成为教师的教学案,要改变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就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翻新,这样一来就变成“四不像”,如教师将导入新课、教材分析等内容加入进去,严重干扰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
3.导学案成为万金油
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到自己设计时,所有的准则似乎都抛之脑后,因此经常看到一份导学案放在旅游A班用,放在旅游B班也在用,每个学生无论优良中差,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方案,这导致学生个性化的缺失,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沿着学习“路线图”有个性地奔跑,让我们看到别样的风景,感受怒放的生命,感受别具魅力的课堂呢?在设计旅游专业语文口语交际课的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业为本”的原则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一再强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和将来的就业”,这里说的“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所选择地确定口语学习的知识要点。如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交谈》,面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我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调整为“学习在不同环境中巧妙利用幽默用语回应对方,把握幽默用语的尺度,学会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这一知识点能很好地符合旅游专业学生的需要。
“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授口语课之前,必须调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学习等形式开展自学、对学、群学,随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因此,导学案的关键在于相机诱导,给予学生一份学习口语的路线图。
“以业为本”就是确定好学生专业需要和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旅游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活的策略能力及应对不同场合的社会文化能力。因此,每一次口语交际课的导学案设计都将侧重一方面能力的训练。例如:第一、二单元的《说好普通话》和《朗读》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音能力;第三单元的《解说》、第五单元的《演讲》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有了方向的指引,设计时就可在预习、展示、讨论、练习、升华、评价等各环节中渗透这些方面的能力训练。
三、导学案的设计主体和使用对象需灵活转换
导学案最初是教师作为设计者,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文本,但是有时有些模块的设计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如各学习小组可以根据“保底不封顶”的学习目标,自行设计分层次、分步骤的学习目标。在预习《劝说》口语交际内容时,不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有不同反应,有的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相关题目,有的学生就某方面的内容有所质疑,如有的情境题目可以不止运用一种劝说方法等,通常笔者会鼓励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记录下来,以待上课时讨论。在最后的总结环节,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记录下来,这时学生就成了导学案设计的主体。
同样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后,在课堂上就是使用导学案的对象,随着师生、生生、生本思想在课堂中的不断交流、碰撞,教师需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内容侧重,及时做好教学总结,这时教师的身份又是导学案的使用对象。因此,不难发现师生都具有双重身份,设计者和使用者在课堂上交替出现,必须灵活转换,口语课堂才能变得灵动而真实。
四、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生态性
中职语文口语课上使用导学案是为了改变本文开篇提到的低效课堂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一把钥匙,所以设计环节至关重要。鉴于此,单一、单向、静态地设计文本是不可取的,正如前面所述,彼此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设计时要体现出彼此的和谐、互动及课堂上动态的生成。口语课更是如此,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可以创设和本专业相关的情境,在旅游专业这个大背景下,许多口语交际专题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设计《解说》的导学案时,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对旅游景点进行解说的练习,结合已有的课内外资源,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供学生自学、群学和对学,从而形成一个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生本和谐的生态课堂。
我们当换个角度,集智设计好每一堂口语课的导学案,引导学生使用每一个导学案,然后静待开花结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