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摘 要: 反思性教学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旅游英语》课程为基础,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入手,分别从它的特点、内容分析、流程和方法等方面展开的论述。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反思性教学 师生互评
当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都致力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技能的发展,基础学科的教学热点多数聚焦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大纲的修订、教师课堂的驾驭、学生课堂的掌握等方面,教师一部分时间忙于日常教学等,大部分时间忙于准备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或“信息化教学大赛”,再或者在假期抽出时间参加省市级相关专业培训,所以很少有时间在自身的教学上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本身,比如:教学理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反思性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本文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英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通俗地讲,就是反过来思考、事后思考,即: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也就是把反思看做人类精神或思想上以自己为主体的思索。
“反思性教学”一词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西方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希昂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1]。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观点比较被大家认同,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从以上这些学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和提高课程设置、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最终实现从一般型教师过渡到学者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结合法”,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切实可行地解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一)反思的主人公是教师自身。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从业者、研究者、教学的实施者等。虽然当下课改要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会教学”。
在中职英语的课改课堂上,主讲教师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并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处在辅导或辅助的位置,这是需要基础的,需要课堂主体(企业的“工人”、师傅面前的“学徒”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定的职业经验积累,以便让他们自主地掌握各堂课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车间主任”、“师傅”)结合知识点、结合个案、结合课前所备下的反思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帮助或辅导,给学生以及时的启发,从而完成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在整个反思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上问题的发现(事前发现)、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对问题解决之后的自身的评价(事后归纳或经验总结)予以体现。
1.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的循环,不断形成新的观点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总结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职业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的是一批有着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技能性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接待旅游团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为此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老师都了解反思性教学方法,只有少数老师不知反思性教学是什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于种种原因,真正经常采用反思性教学的老师仅占50%左右,40%的老师偶尔运用或者不善于运用此类教学法,而近10%的老师从未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过反思。在此调研过程中,80%左右的老师认为反思性教学对提高自身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左右的老师认为作用不大,或根本没有作用。还有少数教师不知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这一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新手教师,适当培训反思性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否则将会阻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的分析和流程。
(1)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
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例如:课前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新授知识的导入及呈现、教学策略的效果、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等。下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例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章节间是否有联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平,有没有过分地偏向于学优生或后进生,等等。
教学案例1:
一个刚刚踏出校园没多久就在我校执教的年轻老师A,担任《旅游英语》第一册的教师。经过半个月的教学,她通过写教学日记,发现了一个问题,即经常遇到课堂时间分配不当的问题。要么由于上课前的导入时间过长,要么就是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时间过紧,给人的感觉是一节课虎头蛇尾,开头不错,越到后面却越仓促。经过反思,她向同行讨教经验,在多媒体运用中添加了计时器软件,很好地处理了时间分配问题。
由于A老师在教学后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针对发现的问题(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多媒体运用中添加计时器软件),然后带着反思的结果,进行新的课堂讲授,从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2)反思性教学的流程。
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既然有了想法,就要付出行动。其实想要不断提升自己,就必须不断反思。这种反思也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寻找并发现问题→提出方法→实施计划→总结过程→新一轮的反思。
教学案例2:
年轻老师B是个非常勤奋的老师。课前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旅游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计划教学内容,每堂课总结下来,也能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她在课后找了大量酒店管理的相关英语视频来辅助教学,后来在与学生的交流测评反思环节中发现,学生对于听、看的发现,反应并不强烈,积极性也没有提高,并没能迎合他们好表现的特点。后来她想到《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职业特点,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这个案例较好地说明了反思性教学的流程。B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的反应并不强烈,积极性也没有提高”——发现问题,于是她想到“《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出方法,后来她“根据职业特点,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实施计划。
(3)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①授课后的教学日记。
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个最常用的方法。有时为了完成检查而草草敷衍了事。此类日记是对本次课的书面上的描述和反思,不是普通的流水账。教师应与课前计划相结合,记录本次课完成程度及遇到的问题,及时完善。
教学案例3:
有着三年教龄的老师C,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在一次微格教学中偶然发现,在课堂的角色扮演环节中,那些不自信的学生总是扮演一些英语口语对白相对较少的角色,只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通过反思,C老师调整了策略,采用小组间轮流角色的方法,即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角色转换。这样的话,一方面给每位学生多种角色的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老师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她把这些情况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并将其带到下一次的教学中,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即阶段性学生互评、录像视频分析。
②阶段性的师生互评。
每一个月或两个月进行一次有效的师生互评。通过相互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测评学生的表格可以包括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整体学习气氛是否良好?个别开小差的同学有没有及时制止?开小差时我的讲课内容是否枯燥?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哪些学生最近进步很快?课堂上所教授的重点内容有多少人掌握了?课堂中的角色扮演环节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改善?酒店服务行业的特征是否已被学生很好地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课堂中是否有所涉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何?等等。
学生测评教师的表格可以包括以下一些问题:近阶段教师的授课难度我能否接受?快了还是慢了?哪一个小章节的概念内容有些不清楚?最近老师有没有让我回答问题?我最近学习是否积极?原因是什么?我最喜欢课堂中的哪个环节?最不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是否对酒店和旅游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近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
上述这些反思和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对反思性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③录像视频分析。
近两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各省各市每年都有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大比武。其中有个环节:在说课过程中插入上课的一段视频。很多老师在交材料的时候,对视频不断修改,这足以说明老师通过视频可以看出自己平常上课时的种种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微格教学法。此法对于很多想提升自己教学的老师很有益处。
(三)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多,因此中职教师队伍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除了要学习教育教学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虽然在我国,教师评价中不够重视对教学反思能力的评价,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和形式,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加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Schon,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London:Temple Smith,1983.333:49.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