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尝试

2014-05-30 14:28李栋
关键词:简单学习主动性激情

李栋

【摘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程度。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通过激情化的语言、趣味化的教学、生活化的用途、简单化的知识等来带给学生趣味、快乐,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 激情 趣味 生活 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82-02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令笔者感触很深,不由得想到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而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成为学习的奴隶。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听、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知、行、意、情的目的,把握主题,提高知识水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主要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主要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而要想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让教学语言激情化

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教学激情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相反,教学激情是教师个人知、情、意三方面整体的体现。只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只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他的教学语言往往是抑扬顿挫,他的教学节奏往往是不快不慢,既可以让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又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上有一种音乐般的享受。有了教师这样的教学激情,自然会产生一种很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在这种感染力的熏陶下,才会具有接收知识的热情和愿望,就一定会在课堂上达到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境界,学生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自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

例如我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中设计了一段这样的结束语,“孟子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用他的智慧增加了生命的长度,更在于用他的浩然之气塑造了人格的高度,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来让人生变长,用我们的浩然之气去让我们的人格彰显我们的魅力”。当我用激昂的语气说完之后,教室里掌声一片。很明显在教师的激情带动下,学生听得很陶醉,很有启发,自然很有享受,兴趣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也就主动多了。

二、让语文教学趣味化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爱语文,学生就会自己去思考、探究一些语文知识,主动性当然也就发挥出来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语言激情化之外,还要采用多种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把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比如在《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爨”字,学生说这个字比划很多,很难写正确,很难记住。我就一边写一边告诉他们说:“这个字就像一个人用两只手端着一只饭桶放在灶台上,在灶台下面放满木材,然后点起大火来做饭。”学生们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起来,也能很快正确地写出来。我又借此把范围扩大了点,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们课后自己去找一些汉字并分析这些汉字构造和意义上的联系。第二天,我叫了几个同学把那个“爨”字再写一次,结果都写对了。我又让学生把自己找的汉字拿出来分析。有同学这样分析“妙”的:“年轻的女子才叫妙。”有同学这样分析“好”的:“一儿一女,龙凤呈祥,怎么不好。”有同学分析“男”的:“男人力气大,自然干农活多点,正是用力气撑起一片田地。”就是这样的一点小趣味就让学生主动轻松地把一个难写的字掌握了,而且还能够自主的去分析其它的汉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就调动出来了么?

当然,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编辑语文园地,刊登一些典故、趣闻,成立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书写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方法既可以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又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使课内外知识相得益彰,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语文用途生活化

语文的用途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如果学生觉得语文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当然不会认真听讲,更不会利用其它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一些语文问题了,学习主动性从何谈起?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渗透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教师要把语文的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要用语文。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真正提到战略性的地位上来。

例如:在讲语言表达的时候碰到图示题(根据图形写出寓意),我就布置了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找到生活中的图示,并说出自己对它们的理解。第二天,检查他们找的结果,发现有的找到了“华帝”灶具商标,有的找到了“劲霸”服饰商标,有的找到“丰田”汽车标志,有的找到了学校的校徽。并且大胆地把自己对寓意的理解说了出来。我趁机告诉他们生活中还是很多这样的关于语文的东西,比如说广告、启事、合同、协议、辩论、短信祝福语等。这样学生就自然的意识到原来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学好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学生学习的动力就非常大了。生活化的语文用途能够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当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成倍的增长了。

四、让复杂知识简单化

语文课堂中也会有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或者不能熟练的运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复杂的知识点尽量的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接收、运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我在近义词辨析的时候,让学生来辨析“浮浅”和“肤浅”这一组词的差别,开始提问时几个学生都答不上来。我就用四个字告诉学生辨析的简单方法就是:存同求异。即同义词中的相同的字不必重点去分析,通过重点辨析那些不相同的字来弄清楚整组词的差别。在这一组词中就告诉学生不用重点去比较“浅”字,而是重点去比较“浮”和“肤”。这样就把对两个复杂的词的比较简化成主要对两个字的比较。方法介绍之后,我就让两个学生来辨析“浮”字和“肤”字的差别,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出来:“肤”指表面,“浮”除了含有表面的意思,还有轻浮之意。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字的差别着手去分析这两个词的差别,学生也能正确的回答出来:“肤浅”和“浮浅”有停留在表面,学识浅或者理解不深的意思,但是因为“浮”含有轻浮之意,所以“浮浅”还有浅薄,缺乏修养的意思。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辨析了“爆发”和“暴发”、“抚养”和“扶养”等几组近义词,大部分学生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很快正确地辨析出来了。

类似这样就把较复杂的近义词、近义成语、句子成分、复杂单句、多重复句等知识,分化成相对简单的部分来理解,就把较难较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了,而且比单纯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收获和快乐,从而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式手段,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兰文杰著,2008-02-01.

[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庞维国.

猜你喜欢
简单学习主动性激情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简单、扎实、清晰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