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法初探

2014-05-30 21:53:12李秀娟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提问设计生物教学课堂提问

李秀娟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有了问题,若问题层次太低、难度不当,也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精心设計课堂中的提问,既能让学生认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本文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法的应用总结。只有恰当、适时应用提问法,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

一、什么是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提问,既能让学生认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提问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两个应用

(一)细胞有丝分裂

以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为线索,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出问题:“一个受精卵细胞如何发育成多细胞的个体?”从而引入细胞分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进行比较:

1.你认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要传给子代细胞的最重要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在细胞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遗传物质DNA,染色体形式)

2.DNA的传递可以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来完成。为了使子细胞获得和亲代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亲代细胞应该怎样去做?(先把自己的DNA复制成两份,然后再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或先把自己的染色体复制成两份,再把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3.每一染色体复制后会形成连在同一着丝点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这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应该相同,怎样完成复制后的DNA的平均分配?(每一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分向两个子细胞)

4.细胞中的染色体最初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了便于向子细胞中分配而不会引起损坏,细胞会先怎么做?(使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

5.一个细胞中有很多个染色体,为了保证所有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准确地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而不出现差错,你认为细胞会怎么做?(使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到细胞中央,然后从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

6.分到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形态?(染色质细丝状态)

7.至此,你可以总结出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复制——高度螺旋化——着丝点排列——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均分配——染色体解开螺旋)。你认为亲、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上的DNA数目有什么数量关系?(完全相等)

8.为了有利于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向子细胞中的运动,细胞可能会做出哪些举动?(细胞核中有可能妨碍染色体运动的部分结构——核膜、核仁暂时消失,出现牵引染色体运动的结构——纺锤体——有丝分裂的“丝”)

9.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作为支架,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你认为植物细胞最有可能如何进行分裂?(从细胞中央形成一定的结构,把整个细胞分隔成两细胞)

10.核膜、核仁的消失,纺锤体的出现,细胞中央分隔这些变化最可能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染色体移动之前,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之后)

11.根据以上特征性变化,你认为植物细胞分裂全过程可人为划分为几个时期?(五个,时期特征简述略,根据特点引出“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同时进行分析和理解)

解决完以上问题后我又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进行拓展: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细胞分裂的方式不同,你如何理解这些?(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动物细胞外没有细胞壁)

2.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无变化?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变化?如何用时间和数量曲线来表示?(有,DNA复制后数量加倍,细胞完成分裂后DNA恢复到原来数量;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数量加倍,细胞分裂后数量恢复,曲线略)

3.细胞中哪些结构明显地参与了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等)

传统理念下的细胞“有丝分裂”教学,常常是教师利用课本、挂图、幻灯片、视频等媒介,采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学习、教师再讲解等方法进行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利用适当设置问题串的方法进行本部分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进行理论探究和对有丝分裂模型进行大胆构建,及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评价(如师生评价,利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课本内容进行评价等),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且能及时产生成就感和反思不足,使学习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利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方式也可用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许多重点章节的教学。

(二)等位基因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进行比较:

1.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的概念各是什么?

等位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相同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个体和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种类一样多吗?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个体只形成一种配子。

3.具有一对等位基因个体和具有一对相同基因个体自交时后代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是学生们最容易弄混的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别,我设计了如下提问: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细胞器种类一样多吗?

不一样。

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简单的细胞器;

真核生物: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细胞壁成分有区别吗?

有区别。

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有染色体吗?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DNA是游离存在的,故没有染色体结构;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有染色体结构。

在我生物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合理的提问方式方法,不仅丰富了生物课堂,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生物成绩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挑战自己,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书尧.谈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生物学教学,2009(9).

[2]王庆东.优化问题设计,发展学生思维[J].生物学教学,2009(4).(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提问设计生物教学课堂提问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7:43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2:01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