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民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文工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意识差,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现在的农村,比较重视经济建设,普遍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高,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文化体制不健全。在农村乡镇、村等基层组织中,虽然名义上设立了文化站,但是有职无能,或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或是根本就不开展工作,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部门。在农村里也没有人抓文化工作,对农民大多处于放养状态,致使农民精神食粮严重缺乏。这种“瘫痪”的工作态度,使得国家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不能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缺口。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在农村基本没有必要的活动场所以及基本的活动器材,一些农村文化设施被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农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活跃在农村的文化人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少。乡镇中正规的文化人员很少,尤其是专业精通的专业人才更少,虽然一些群众具备“吹拉弹唱”的能力,但多数是一知半解、自娱自乐,不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二是年龄大。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忙于外出打工,对于文化活动根本不感兴趣,一些懂乐器、通曲艺的人多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文化人才明显“青黄不接”。三是素质低。很多人的文艺专长都是自学成才的,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仅仅能说是“会”,远远达不到“精”和“专”。这样的素质自娱自乐还可以,一旦要组织文艺活动,就有些力不从心。四是不主动开展活动。很多基层人员主动性差,不能主动组织文艺活动,或者应付一下,敷衍了事。正是由于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才出现了上述种种情况,也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国家的文化政策得不到落实。
(三)农村文化活动经常性差
在农村,一般是在春节前后,会有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等,一旦过完年,出门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文化活动更是无人组织、无人参与了。因为农村不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农民休闲娱乐的方式很单一,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打牌、打麻将,甚至出现赌博的违法行为。集体文化娱乐活动的缺乏,使得文化建设落不到实处,只能是一句口号。
二、文工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工团作为基层文艺团体,走进人民群众中间,以歌唱、舞蹈、话剧、相声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进行宣传演出,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民的心中,深受农民的欢迎。文工团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文工团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很多农民群众不能参加合适的文化活动,精神匮乏,这样无所事事的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赌博、打架斗殴等治安违法问题。而文工团的到来,通过演小品、相声、歌舞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把欢声笑语带给农民群众,把文明新风带给群众,不仅抚慰了农民干涸的心田,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让农民受到先进文化的引领,促进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落到实处。
(二)宣传国家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很多农民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眼界比较狭窄,不关心国家大事,更不关心国家的政策法规,认为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导致很多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单纯对国家政策进行讲解,农民群众会觉得很枯燥,甚至无法理解。但是,农民群众特别欢迎文工团的演出,以我团为例,一年中全县90%的村向文工团预定了演出。文工团的文艺演出,不仅直面农民群众,而且在艺术表演中渗透着文化、法律等国家的政策法规,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达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农民群众在心理上乐于接受,宣讲效果也不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培养文艺人才,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培养文艺骨干人才又十分费力。文工团里有大批的文艺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帮助培养农村文艺骨干,或者进行短期培训,或者参加演出实践,都可以提升农村基层文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久发展。
三、文工团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文工团作为一支“文化轻骑兵”,曾给百姓送去了不少欢乐和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基层文工团更要扎根在广大农村的坚实土壤中,为人民服务,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文化下乡,送节目到田间地头
基层文工团的演出不能只是局限在礼堂、剧院的舞台上,而是要直面观众,直面农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有生存的空间,才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文工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响应国家号召,执行国家政策,送文化下乡,把先进文化送到百姓的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坎里。就以我们兴隆县文工团为例,我团坚持每年为基层演出100场,每天演出两三场节目是常事,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农村文化广场等处,为百姓演出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坚持在演出第一线,甚至有时来不及卸妆就要赶往另一个村的舞台。就是这样克服了种种困难、起早贪黑的演出,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二)汲取农村群众文化营养,与农民群众心连心,用百姓语言创作演出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基层文工团的演出市场在广大农村,观众是农民群众,因此,演出语言要符合农村群众的说话特点,节目要符合农村群众的接受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受到群眾的好评。所以,文工团的文艺创作要汲取农村群众文化营养,在农村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学会百姓语言,与农民群众心连心,演出能引起群众情感共鸣的好作品。比如,我们兴隆县文工团为宣传交通安全创作的《交警与法盲》、原创歌曲《兴隆之歌》《兴隆小夜曲》《欢乐家园》等都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综上所述,文工团与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想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和关注基层文工团,以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