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峰
摘要:《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排、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满怀激情地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种传奇的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方位词除表示四方或方位空间外,还与男女、情感、尊卑、生死、阴阳等有关。
关键词:《木兰诗》 方位词 东、西、南、北
《木兰诗》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其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中的方位词有待探讨。下面,笔者就《木兰诗》中的方位词东、西、南、北谈一些看法。
一、方位词“东”“西”,有东属男,西属女的象征意义
如果只看译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是“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照这样来讲意思就不通了。其实,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坐着。这里的方位词“东”“西”是虚位而非实指,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一点是公认的。
我认为,这里的“东阁”是男主人居住的地方。“西阁”是女性居住的地方。显然,木兰从军回家后,先“开东阁门”,后“坐西阁床”。这里暗示了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时欣喜兴奋的心情。木兰由“男”性恢复到女性的过程。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木兰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其理由:方位词东、南、西、北除表示方位之外,还被古人赋予特殊的内涵。例如,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东邻男儿得湘累,西舍女儿生汉妃。”这同样反映了东属男,西属女的象征意义。在东西相对时,往往以“东”为尊为大。由尊卑又生出阴阳的对立,“东”属阳,“西”属阴,这样“东”和男子、“西”与女性有了联系。《古乐府·日出东南隅》:“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诗中女子罗敷自述其夫居官高贵,后以“东方骑”指女子的贵婿。“东床”也指女婿。古代宫中以东宫为首,太子、太后居住于此,因此东宫也代指太子、太后。而古代帝王的嫔妃居住的地方叫“西宫”,地位明显低于“东宫”,是卑微的体现。至于“西厢”“西太后”,女性的象征意义就更明显了。
二、方位词“东”“西”“南”“北”铺排运用时,一气贯注地表现急促、激动等情绪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铺排,可以表现一种情境,淋漓尽致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译文是: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长鞭。从译文看,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其实,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四句的意思是到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比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
三、方位词“东”“西”“南”“北”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有内在的对应关系
喜悦、乐观常用东南,而忧伤、悲哀常用西北。例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古风》:“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诗中“东、南”,就表现出一种喜悦、乐观的感情。再看看“西、北”。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王实甫的《西厢记》:“下西风黄叶纷飞。”《乐府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这些诗中“西”和“北”抒发的都是一种悲苦、凄凉、哀怨、忧伤的情调。
四、方位词“东”“西”“南”“北”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
中国自古以来很注重礼仪,讲究尊卑等次,看好亲疏排行。传统礼仪是东主西客。例如,“东家”“财东”“房东”“股东”“东道主”等。
古人的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神的,与风雨冷暖、春夏秋冬有關系的四方自然也有神主宰。古人将司春之神称为“东君”“东皇”“东帝”,是因为春从东来,春由东生。《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古人将西方与不详、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古时对人死有“一命归西”“魂归西天”“驾鹤西去”的说法。于是,东方主导着生命和吉祥,西方意味着死亡与灾害的观念就形成了。
东方主“生”,“生”为人们所向往,所以东西相对时往往以“东”为佳,“西”为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位为通侯,居列东第。”这是“东”尊,“西”卑的观念在居住区上的反应。
以“东”为尊的观念在古人的座次上也有反映。《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当时项羽居功自傲,不可一世,自以为“鸿门宴”之主,位尊,故毫不客气地坐上了东位。项伯和亚父也各坐在“东”“南”主尊位上。而沛公刘邦及其军师张良,只能在西北的客卑方位上就座了。由此可见,东面最尊,南面次之,北面又次之,西面最卑。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一步理解和探究东、南、西、北方位以外的意义,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6).
[2]薛金星.中学教材全解.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