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摘要:为了贯彻通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本文试就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之深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通用技术课程;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后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知识涉猎宽泛,内容丰富多彩,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框架,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教师如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门课则不能准确、直观地反映教材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学科知识的阐述及整合,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障碍。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契合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被广大一线通用技术教师通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体会谈一下对案例教学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极其特点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搜集、整理、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开放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案例的趣味性、可读性能够弥补单纯灌输理论知识的缺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案例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多年的通用技术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能否真正地发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作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尤为重要,因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精选案例、案例呈现、分析讨论、总结评述。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也是进行具体案例教学的开始,案例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精选案例。目前的苏教版的通用技术教材为了契合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内容组织形式,在每个章节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都有所体现。虽然这些案例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情况对教材案例的区别对待,不应局限于教科书的案例。以《技术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说明“技术的综合性”这一性质,教材设计的案例是“板凳制作”,虽然很契合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解释,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选择此案例,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此案例对于目前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过于简单,缺乏引起学生思维兴奋必要因素,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得不到提升,最终容易使学生陷于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使学生主动去构建,探究。有鉴于此,拓展教材以外的案例就十分必要。笔者给学生呈现的案例是《阿凡达》——部最近比较热门的科幻电影,由于课堂容量有限,因此笔者只摘取了一小段电影的幕后拍摄花絮片段—关于电影3D特技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电影中令人惊叹的3 D效果的实现运用了现今先进的电脑三维造型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美学艺术等,以这样一种案例来说明技术的综合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
2.呈现案例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案例呈现的方式和切入点,呈现的方式有:(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形象描述案例;(5)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这些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兼而有之,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尽可能地营造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使学生能切身感受情境,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以上述课外案例《阿凡达》的呈现为例,笔者首先通过投影仪播放了一段该电影制作的幕后视频片段作为切入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给学生直接展现出现代科幻电影中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同时能给予学生感官上充分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把事先准备的关于关电影中特效场面如何实现的文字材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得出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每一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的结论,教学效果比教师先口述概念好得多。此外教师在案例的呈现过程中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进行引导、组织,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准备。
3.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学生在整堂课程中角色的扮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教师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环节中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认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内容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技术的两面性”这一性质,笔者例举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这一案例,以这一近期的热点事件作为引入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表完意见之后,笔者及时地提议就“技术具有两面性”请学生举出其他技术以为例证,并分两组辩论所举技术的正面和反面性质,而笔者只是作为课堂的倾听者和组织者。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离开了传统的讲授方法之后,真正地做起了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思考。
4.总结评述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析情况先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性讲授,使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差异,对案例传递的信息挖掘的程度会有不同,有的人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学生提出的观点有的正确,有的幼稚偏激。在上述案例“日本福岛核泄漏”分析讨论过程中,就有的学生表示发表的观点比较极端:认为核电技术不应发展、核电技术在没解决可能的安全隐患前应全部关停、地震多发地带还建核电站罔顾生命等。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如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甚至是对于一些怪异的观点,也不要急于批评,以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2)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当通过引导、说理等方式让他们自觉接受,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在课后进一步交流。
(3)教师的总结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同时,要善于总结学生讨论中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在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案例进行通用技术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的综合能力,是通用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必修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秀伟,韩吟.情境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4]布鲁克斯著.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