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

2014-05-30 05:32陈世芬
关键词:体验情境教学

陈世芬

【摘要】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座蕴涵了人物美,环境美,意境美,理性美的美的宫殿。针对语文教师如何把学生带进这座美的宫殿的问题,提出情境教学方案,以期探索出语文教学领域中境中见形——形中见美——美中激情——情动辞发的艺术体验过程。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体验 情感共振 艺术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18-02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史,是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追求美好理想,美好生活的奋斗史。许多流芳百世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都以其美的语言,美的理想和追求,充满激情地在其传世之作中传播美,讴歌美,追求美,从而启迪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斗志,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美育卓越的教育品质将成为教育进步的标志。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美学原则培养,增强年轻一代的审美能力,培养和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新一代,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位哲人说,知识的缺陷可由道德弥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可能由知识来弥补。同样,语文知识弥补不了审美,不具有审美能力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但现实的语文教育在这一点上却令人担忧:功利主义的题海战术,实用主义的肢解语文机体的阅读教学……语文教材本身是一座蕴涵了人物美,环境美,意境美,理性美的美的宫殿。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带进这座美的宫殿,她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美的使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教师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情境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运而生的。

体验是现代生活的一个突出特点,包含着“主动认识”或“亲自经历”这个含义。因此,我们不妨给“体验”下这样一个定义: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它有着认识论的意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所谓心领神会,内化,其实都是深刻体验的结果。同时,体验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体验的这一价值性,对于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它启迪我们:教育,不仅仅要关心受教育者是否学到知识,学到哪些知识,而且更要关心受教育者是否获得了体验,获得了哪些体验。或者说,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关心自己的教育对象究竟在教育中体验到了什么,他们在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他们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以及他们体验的深刻程度。总之,教育应当把学习者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由此才能产生新的创造。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应当具有丰富的情感因子。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概念,判断,推理和原则,更主要的是感受到各种知识中隐含着的全部人类的丰富的情感。而充满体验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涵养与表达的需要,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在体验的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充满着生命意蕴和情调。”也就是说,体验是刻意营造的一种“情感共振”,达到融“我”入景,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达到主客观的沟通与默契。

我们知道主体(学生)与客体(教学内容)之间,需要有一座桥梁或者有一种媒介进行沟通,才能使客体作用于主体,并内化为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体验就是最重要的媒介。体验通常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心灵感悟,而这种感悟又反映为对客体的美的发现,美的享受。无论客体多么的复杂或者表面看来是多么的枯燥,只要经过主体自觉主动的体验过程,主体或多或少能够发掘出客体的美感因素。反之,缺乏必要的体验,那么即使客体是多么的富有审美的因素,教师是如何卖力地推介,主体也会无动于衷的。

其实,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理论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心物交融”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古代意境理论中有关“物”,“情”,“辞”具有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见解,以及现代心理学关于语言与思维紧密而又相互作用的理论,让我们看到“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的相互作用的联动关系。

情境教学正是基于此原理而形成。以写作为例,学生作文虽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但就其写作题材来说,同样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世界的认识。若以大自然为情境,引导儿童观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这样学生写作必然是从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开始,感觉其“趣”与“易”。“给图画一看,教室里就谈得起来”,更何况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巨幅图画呢?情景交融,有利于词与形象的结合,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过渡。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真正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当把学生带入有意创设的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时,学生就能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且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现行语文教材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那些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蕴藏着哲理的寓言,描写了许多美的人和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乃至艺术之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教材,也是帮助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师益友。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而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

从美学原理中,我们也知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必须让他们感受美是通过具体的感性形象的形式来表现的。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要让他们感受到美,必须在他们眼前充分显示审美对象鲜明的形象。需要有意识地选择具有一定形式美,也蕴涵这一定内在美的客体,构成情境,使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当教师把学生带入情境时,学生即成为审美主体。这样,在一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与观察过程中,逐渐地培养起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当学生通过他们的视觉,听觉获得了美感,感到愉悦,兴奋以致忘我时,就形成审美体验,引起联想或展开想象,使学生由直觉而渐次地理解美的实质,即情境内在而深广的意蕴,形成“审美意象”。

但情境的优化师需要手段去创设,去再现的。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呢?语文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问你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但是课文本身多为文学作品,文学与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有形亦有情。这表明教育与艺术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然而都是相通的。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着学生,成为学生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语文教学,应在情理之中。于是,课借助图画,音乐,喜剧等艺术像是创设情境。如:生活展示情境。吧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领略他们能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升华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例如在明媚的春日感受《春》的气息,到魅力的打自然中谛听《大自然的语言》,在硕果累累的秋天领略秋的魂魄——《秋魂》等。又如:语言描绘情境。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教师的语言还有节奏感,根据教学的需要造成一种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的情境。因为教师的这种艺术化的语言,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心理氛围,把学生带入一种虚实相生,如幻似真的艺术境界,从而达到一种准体验。总之,教师生动,优美,动情的语言,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境中见形——形中见美——美中激情——情动辞发。再如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情绪色彩,不同旋律的音乐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听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或深或浅的情感体验。借助音乐语言,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可紧紧抓住学生感情的动情点,以情入手,以情导情,情理兼顾。

[ 参 考 文 献 ]

[1]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5]《语文建设》2003年第11期,12期.

[6]《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杂志出版社,2013年1-12期.

[7]曹利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体验情境教学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