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思考

2014-05-30 10:48王卫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摘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建立至今,由于受到我国酒店行业规模飞速发展和酒店基层管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加大的影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该专业已成为成人高校、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但是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其本身具有的职业性特征,使其与其它管理类专业存在明显区别。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以及人才发展规划,就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及愿景加以阐述,以期成为同行和高职教育管理者可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5-02

1.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最早来自于中职、技校和成人高等教育的餐饮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和烹饪等餐饮、酒店相关专业,此类专业都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成熟、社会需求量大的特点,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之初就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中最早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途径等职业教育基本点有明确定义的专业之一。但在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初期,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强行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分类和教学内容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一段混乱期。随着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加深,各种指导性意见的相继出台,最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逐渐显现出应有的特点,这就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属性之一的职业属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二是课程的改革创新。

2.1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来自于职业,提炼于岗位和具体工作,升华于教育教学研究,这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立足点,是任何高职专业都不可违背的基本准则,这也是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最基本区别,我国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朱方来等(2005)提出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徐英俊(2007)提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理念提升的理论和方法[2],姜大源(2007)则提出了职业教育学理论[3],等等。大量研究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来源于酒店的实际工作,无论采用校企一体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还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模式,其内容都应是职业实际的具体体现。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历经了组织行业专家委员会、指导教师带队实践教学和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培养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良好互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系统(如图1)。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三个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运用。既避免了过去学校闭门造车带来的不良影响又充分发挥了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努力。二是互动可调。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提出修订意见,可以使人才培养方案与酒店行业发展相同步,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三是就业需求主导。该人才培养方案本身做到了以教授酒店行业生存基本工作能力为基础的特点,该能力可简单总结为岗位素质、岗位操作能力即岗位技能和证书导向即行业准入三个基本内容。经过深入和详尽的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以行业生存基本工作能力底线,以职业提升能力为目标,以酒店主要工作为主线的渐进式培养方案(如图2)。该构架图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保证所有学生在酒店行业内具有较高水平的就业能力,其次是保证学生获得在酒店行业内职业提升所需较为全面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再次保证方案中课程的排列顺序和每门课程的学习顺序和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这必然需要有课程改革创新。

2.2.课程改革创新

课程改革必须符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即形成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四个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拓展为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基本技能、服务意识和管理知识五步。为此,改革原有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项目化、渐进式”的模式,当前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都采用该教学模式,如图3(“项目化、渐进式”的教学模式示意图)。该方法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每门课程对所设项目再细分并按认知过程归类,按岗位工作需求安排课程教学过程,其特点为:一是通过对岗位基本情况的认识引入和环境熟悉过程,避免较早的岗位实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该项措施对于服务类专业尤为重要。二是相对明晰的教学项目安排有助于重点内容的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服务管理实践指明方向,很多课程在改革后兼具了实训指导的效果。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及愿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源于其自身的职业属性和发展趋势,并且加力于教育部的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多个指导性文件以及高职教育的试点专业建设、师范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和近期出台的课程标准等具体措施。因此就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来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吸收模仿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吸收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和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于1999—2005年所处的高职院校发展建设时期,这一阶段高职教育各专业的教学体系按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深圳职业学院为代表采用实用技术主导的教学体制,北派高职院校大都不很突出,主要采用理论教育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学科教学体制。如按高职院校的自身起源来划分,可划分为源于成人教育及干部培训院校一派和源于中职和技校的一派,前者大都模拟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科分类和教学体制,而后者仍过分注重对职业技术的再熟练。

第二个阶段为模式统一阶段。从2006年至今各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在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投入水平和办学机制等各个方面向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价体系靠近,最终将建成中国模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当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等教学改革是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主流教学改革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其核心是一致的,就是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教学中去,教育部的“2+1”模式被广泛采用,这也是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当前的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明显弊端。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较为艰苦并且还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因此,较早接触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会使很多学生产生较大的思想反差,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其就业趋向,这与酒店管理专业及相关餐饮、酒店等服务类专业的大众化职业教育的初衷相违。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一是由于企业需求多变、课程衔接复杂、师资搭配困难等诸多难题的存在,因此全国范围几乎没有非常理想的范例。二是由于企业行为受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得院校很难找到完全配合教学的单位。三是从企业层面来讲,人力资源匮乏使得企业往往降低人才规格迎合学校,很难真正参与到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去。因此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济南职业学院提出虚拟企业化的专业教学改革愿景,如图4(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演变图)。该体系核心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室、实训室和酒店主要业务场所的融合,建立实景式、有限经营无限模拟的虚拟企业化教学场所。二是教师、技师、经理和培训师的融合,建立起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初步设想是所有专业教师身兼两职,在校为教师、技师,在企为经理、培训师。三是学生培养过程的再优化,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过程应是素质培养、技能培养、管理培养等理论教学内容和认识实践、技能实践、管理实践、岗位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随着教育部近日出台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说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全面进入到以培养高层次职业能力为主线与符合学生多方向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按标准建立符合岗位需求与学生认知过程课程体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餐饮、酒店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和发展,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将不断地探索更合理有效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方来,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5(5).

[2]徐英俊.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7(1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卫峰(1971年-),男,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济南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与教育培训。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