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2014-05-30 11:28:03刘浩马晓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刘浩 马晓丽

【摘要】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程,也是大多数教师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些思考,包括持续地研究、系统地学习、科学地呈现等几个方面。在学习中反思、在研究中实践、在总结中提升,交叉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发展 研究型教师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2-02

从目前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三个重要的发展层次,即能够胜任本学科教学的熟练型老师;能够开展教育科研且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研究型教师;能运用教学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思想和成果的专家型教师。从新教师发展到能够胜任本学科教学的熟练型教师是基本上都能达到的,而成为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就困难了,往往会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其一,功利性,写论文、搞课题只为获奖证书,作为评职称、评优的工具;其二,盲目性,教育教学中的探索无明确目的、不规范,零散且随意;其三,浅表性,缺乏研究的动力和引导研究走向深入的理论与技术支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结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在突破“瓶颈”,努力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持续地研究

持续地研究,并不单纯指时间上的持久,更是研究方向上的持续和研究程度上的深入。持续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教育科研,更好的利用教育科研的成果。

1.一般研究与教育科研的区别

老师们平时更多的是关注教学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备课、上课、说课、教材分析、研究教法和学法、试题设计等。但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与这些探索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所做的探索是、盲目的,而科学研究则是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例如,研究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今天用视频导入、明天音乐导入、后天再用复习导入等,这些尝试就充满随意性,而如果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科学研究的话,就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理清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范围、设计规范的流程,最终要得出结论,即哪种方式更好,研究的创新之处有哪些,甚至要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和普适意义的经验等。也就是说,教育科研得有理论依据,有实践探索,有突破创新,有实际成果。这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展一般的探索与科学研究的区别,是我们不能把教育科研泛化为一般教研活动的重要依据。

但是,教研活动与教科研活动是不能截然分开,教育科研确实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连续的探索活动, 如果教研活动能用科学的方法,就是科研,而即便名义上是科研活动,但不用科学的方法也是流于形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多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系统的实践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教研是教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教科研是教研的提升和发展,教研中出现的问题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重点等都可以成为科研的课题。开展教育科研就是把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开展联结在一起,教育科研更是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当我们把学、做、研结合起来,将零散的、碎片化的做法和认识,加以系统化后就可以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经验,进而提炼出成果。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当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后,留给教师自己的还有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促使我们从汗水型教育向智慧型或是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2.持续研究的实践收获

笔者对学生学业评价领域的研究始于一篇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正是看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与当前教育教学特别注重学生量化评价、唯分数而定的种种现状之间的矛盾,从而确实了研究方向——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但个人研究的力量很微弱,一些思路也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后来,笔者组建了研究团队,以研究课题的形式,以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为引领,以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预设,以教育行动研究为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然而,大量的学生实践并不完全是科研,无论是课外的学生活动还是课上教学活动的展开,很多做法没有形成经验,也就是没有提炼、加工、反思、系统化的过程,停留在表象上,就不会深入认识一些问题。所以,教育科研需要用从人为创造的预设情境中的现象提炼出规律,在规律中寻找具体问题的对策,进而将“原料” 进一步深加工形成“美食”。

除了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学生活动,我们的研究团队本着评价量规本身就是学习标准的原则,开发了多种评价量规,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表现进行多维度的、多主体的评价,从而使评价建立在标准之上,趋向科学和有效。与此同时,我们把各种活动的开展条理化,创建了主题网站、构建了评价体系,增加了教育科研过程的互动性和教育科研成果的综合性。

教育科研的展开过程即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在研究中真正进行一些我们能力范围之间的实践,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学生的,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关键是有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即有了基于预设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把实践的经验上升为可以有理论支撑的观念,再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可以推广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反思和作法。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也是被大家常常忽略的环节,即当一项研究已经结题或是小有成果后,是不是这个科研的过程就终结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入解读、完善体系,也可以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生成新的研究方向,这一切都以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充分利用、灵活运用为前提。

再以学业评价的研究为例,在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员课题研究中,笔者将学业评价问题放在有效教学的视域中去研究,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评价”;作为有效教学研究的延展,笔者以《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题申请立项了天津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多年来研究的核心内容,找到了对研究内容产生依托与升华作用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政策,对学业评价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述,写成专著《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学业评价》一书。从论文铺陈到课题研究再到专著编撰的过程,是持续地教科研开展的过程,也是学习与实践不断深入,将碎片化的作法系統化进而普适化的过程。

二、系统地学习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那么系统的学习,就是不片面的学习零散的内容,不光学习学科知识,更要学习教育科学,不光只注重实用的利益,更要注重理论的充盈,从而提高学习内容的相互依赖程度,促进学习与实践整体互动的展开。系统地学习非常重要,在学习中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有一定的反思或是顿悟,甚至是那种久而不得其解,然后豁然开朗的感觉。作为有着十来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提供丰富且完整的案例或课例,但是,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些原则和方法背后所蕴藏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呢?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性的改造、甚至是发现并总结新的原则和方法呢?我们是否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值得总结和推广,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呢?这个问题恐怕就会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了。有时确实枉有丰富的实证,却少精当的思辨,成果没有理论高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做得多,但学得少、研得更少。学习是重要的基础,那么都要学习哪些内容呢?建议如下:

1.政策法规类

要对教育的信息及时了解、对政策的亮点有敏感性。一些重要的教育政策的信息、亮点,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等都是我们进行科研方向的引领。如《国家二十年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纲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等,涉及的很多方向性、指导性的内容亦或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困惑等,都是教师进行教科研选题或是对教育教学现象有自己新解读的重要依据。

2.理论方法类

我们必须要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多领域的涉猎这方面的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美学、教育生态学、教育学、课程论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教育的价值以及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等,它研究、回答的都是教育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颇具争议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决定着我们在教学领域的基本教育价值取向。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从哲学的深度、广度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提炼反思,才能保证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不断向前发展。多领域地涉猎,一定会在某处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是理论之间的共同之处,也可以是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抽象提升,当这种共鸣被我们自己主动的生成时,学习就有了系统的收效。

3.学科知识类

本专业的知识的精深非常重要,除了看相关专业的书籍之外,现代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视频类的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科知识,还能掌握相关教育教学的方法。“中国知网”等给了我们可以从各种期刊、报纸、硕博论文中了解前沿的知识,丰富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平台,同时前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设计更具多样性和开放性。当习惯于教科书的圈圈,也就局限了自己的视野,通过网络去了解新的视角,也丰富了知识结构。系统的学习对建立学科体系、丰富教学过程、提升科研效果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有思想的,勤于思考的老师,教学任务也应该是在自己的教学思想统筹下完成,是体现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的,系统的学习是一个重要保证。

4.课程资源类

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有很多种,不同地域的、不同物理呈现方式等,但有一个重要观点容易被忽略——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这意味着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 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既是学习的主体, 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课堂上生成的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这些信息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延伸、充分利用、不断深化,即便没有能够抓住这些生成的火花、成为遗憾,进而上升为经验,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无论如何,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落实在纸上、电脑里等,用个专门的文件夹,来记录这些情境、矛盾、困惑、生成、顿悟、升华等,这种东西就属于我们自己了,面对下节课、下一批学生就会更加有针对性。课程资源必须是进行二次开发的,形式更是多样的,如现在的“慕课”,即MOOC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人瞩目,学习制作“慕课”,更是对我们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无论是固态的课程资源还是生成性课程资源,都应该适合学情,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活动紧密契合,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其实更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系统地学习,在学习中的拓展和反思,能够让教师把教学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能够用教育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前我们说,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现在信息高度发达,作为老师就应该有常流水,不断更新、充满时代的丰富和多彩,才会让学生有学习和创造的新意。

三、科学地总结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地总结,更强调教师能用适当的文字来解读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一线教师最不缺少实践经验,但总结提炼更加可贵,实践出真知,但实践里总结的经验也有高下之分,就看是不是自觉地思考,有意识地体会。以下几点建议:

1.积少成多

在长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教育案例,不乏精彩、甚至拍案叫绝,如果做教育的有心人,拿起笔来,点点滴滴,记下思考过程,哪怕不多,哪怕间隔时间挺长,只要有这个过程,就会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借鉴,再加上有意识地理论学习,一定会得到提炼和攀升,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2.借力助力

作为一线教师,会有很多机会参加公开课、命题、课题研究的各种活动,在准备和呈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活动延伸一下,总结提炼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就可以形成一篇论文。比如做公开课后,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设计思路,或者是关于这堂课知识体系建构的一些看法,甚至是其他老师的评课反馈等,都是来自实践中的真知灼见,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总结反思,其成果就不仅仅是光盘里的视频了。也就是说,做一件事可以让呈现方式多样化且更加深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呈现不同的形式的文章,这些内容聚合在一起,就是关于这个方向较大的成果。

3.大题小做

大的问题要具体化,当然也不是把自己怎么做的像流水账一样全部写下来。比如说,想写提问这个环节的设计,不能笼统,要找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比如“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这个角度就小得多了。再比如,要研究“中学生对某个学科厌学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切入点有很多,家长、学校、教师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甚至是同辈群體对学生厌学都有影响,那么择其中一个小方面进行研究,切入点越小,越可以深入去写。

4.小题大做

找到一个上位概念,统领要写的问题,叶澜老师曾写《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本书,这样就把一般地课堂问题,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现在有很多的教学模式,如生态、和美、智慧等,并不是单纯提出一个词,而是要将具体的事例写到概念上、学术支撑上。

5.老题新做

我们不要在意这事儿是不是别人也在做,即便是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一样,开展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这儿是别人的,那儿也是别人的,但把这些东西都拿过来,理解了、综合了、实践了、反思了、提升了就是自己的了。所谓创新不仅仅是指“填补空白”式的前人完全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新内容、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新对象等都应视为具有创新性。

6.群题竞做

教育科研结果的有效呈现还需要一种认同感和参与感,认同当前的教育发展大趋势、认同学校改革的作法。如果排斥,就不会体现主流,写不出有价值的东西。参与感就是参与到日常改革中去,不能流于日常工作中碎片化的工作。结合每个学校的建设或研究特色,充分利用集体研究的成果与氛围,必然会给个人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创造好的条件。

综上,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学、做、研,这三者没有明确的前后顺序,应该是交织在一起,螺旋上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只是学习,那教师可能只是知识的容器。如果只有研究,可能是实践经验型的教师。如果只有反思,那就可能会是不接地气比较形而上的教师。成长为有自己教学思想和特色的研究型教师,需要在学习中反思、在研究中实践、在总结中提升,这三者交集的大小就决定了专业发展的水平。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自然也就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高度、充盈教育事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2]何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论坛,2009.6.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06:15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8:12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3:44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9:28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