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锋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很多专家和同仁关于图像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也都有过如何利用图像来解题的思考和研究,但是对于图像问题存在的一些误区却少有人提及。笔者以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弄清正反两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到寻根究源,舍末逐本才能在利用图像解题时游刃有余。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图像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80-01
0
误区一:走出图像坐标轴的误区
示例1、如图1所示,三个光滑轨道,小球分别由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轨道2连接处能量的损失,则到达底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到达C点时,速度相同。
B. 到达C点所需的时间关系是t3 C. 到达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D. 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根据机械能守恒可以比较出到达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所以,A、C两个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第二个方面是比较运动时间,有一种解法是根据运动过程,画出运动V-t图像,如图2。因为三个过程的共同点是起点和终点相同,即位移相同,所以V-t图像上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应该相等;因为加速度对应图线斜率,所以图线1斜率不变,图线2斜率开始的一段较大,后来的一段较小,图线3斜率逐渐减小;此外,由于到C点时的速率相等,所以,图线末端应该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从图线可以看出B选项是正确的。 上面的解法,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走进了图像问题的第一个典型误区——坐标轴的误区。首先,V—t图像通常用于描述的运动应该是直线运动,V指速度,而速度是矢量,在V—t图像上通常是用正和负区别速度方向。那么,曲线运动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在V—t图像上仅靠正和负就无法描述了。当然,对于曲线运动,笔者以为,可以对V—t图像进行变换,纵轴不再代表速度,而表示速率,那么从微元法的角度可以得到,V—t图像的面积就应该表示路程。 所以说,要正确使用图像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前提之一应该是要寻根究源,弄清图像坐标轴的物理意义。 误区二:走出图像斜率的误区 示例2、如图3所示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描绘出来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则由图可知,图线的斜率应该表示电阻R的倒数,所以斜率越来越小,表明电阻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喜欢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这个问题。譬如图4,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趋于水平,表示最终加速度为0,不再变化;那么,在图像3中图线趋于水平,也就是表示最终电阻为无穷大,不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的类比法,看起来字斟句酌,但其实,若寻根究源,则会发现,这样的方法走进了图像问题的第二个误区——图线斜率的误区。其实,图像的斜率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量,即研究的某一点到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与该点切线的斜率。如图5,研究的点到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对应公式 ,而某点的切线斜率其物理意义对应公式K= ,至于K的物理意义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图6所示电路中,根据公式U=E-Ir可以得到,在U—I图线上, =-r。 所以说,要走出图像斜率的误区,必须舍末逐本,从本质上去弄清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误区三:走出图像面积的误区 示例3、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描绘出来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些学生认为:这个图像的面积应该表示小灯泡的功率。理由如下,速度时间图像(V-t)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力与位移图像(F-X)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电场强度与距离图像(E-d),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电容器的带电量与板间电压图像(Q-U)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储存的能量。这些结论成立的依据是相关的公式:如匀速运动X=Vt;恒力做功W=FX;匀强电场U=Ed;电场力做功W=QU。而公式P=UI所以,图7面积应该表示功率。 这样的方法看起来好像是科学归纳法,其实是走进了图像问题的第三个误区──图像面积的误区。为什么速度时间图像(V-t)中,面积表示位移;力与位移图像(F-X)中,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电场强度与距离图像(E-d),面积表示电势差;电容器的带电量与板间电压图像(Q-U)中,面积表示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寻根究源,这些图像对应的问题都可以用微元法将过程分段处理,面积所对应的物理量都是很多微小过程累积的结果。但是功率这个物理量是不可以进行累积的,所以U-I图线面积是不能表示功率的。 综上所述,物理的教学不单单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思想、物理学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走进这些误区时,要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引导,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不懈努力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寻根究源、舍末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