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栋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强基石。如何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是历史教师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具备的专业功底和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谈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课堂教学 爱国主义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54-02
0
杨丞琳,台湾偶像明星,在参加某档综艺节目时,主持人问:“抗日战争打了几年?”她答:“11年吗?”在得知答案以后,她惊叹:“8年而已喔!”而当得知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残忍杀害我40万同胞时,她的反应居然是:“才40万?”这就是在网上疯传的杨丞琳脑残事件。而后,大陆明星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在网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深受青少年的追崇。他们的这些言行不仅给社会、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误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希望在广大青少年身上。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综合学科,潜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科学哲理。其学科固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历史课堂成为师生之间思想交融和心灵共鸣的“磁场”。梁启超曾说:“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强基石。如何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是历史教师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具备的专业功底和素养。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以史授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优秀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历史教学要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依托,以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史学修养为示范,以史授德,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渲染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教师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
如讲“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章节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领土受到殖民者的欺凌、澳门同胞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本人首先播放一段由闻一多先生创作、澳门小女孩容韵林演唱的《七子之歌》,让同学们在稚气的童音和熟悉的旋律中产生共鸣。讲《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本人会深情地朗诵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学生从诗的意境中重温台湾的历史,感受祖国大陆与台湾血肉相联的亲情以及游子的思乡之情。又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有意请学生们一起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门户开放”、列强瓜分中国到日本全面侵华,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到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实业救国,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让学生们深刻领会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谈古论今,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曾说:“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爱国主义的说教易落入空泛,不能给其一个具体的印象。将时事热点切入历史知识,使两者紧密有机地结合,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习完中国抗日战争史后,本人要求学生思考: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哪两件事情上激起了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愤怒?同学们几乎一致回答:“日本政府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当时,教室里群情激愤,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日本严重歪曲历史事实行为的强烈不满,此时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人又问:作为一名青少年,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由此,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爱国主义。通过时政热点的切入,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诠释和理解更具现实性和实际性。
在《亚非拉的奋起》一课中,讲完“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一节后,本人组织学生欣赏一则“象征着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的图片。在引用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坦赞铁路是中国‘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这段话后,介绍坦赞铁路的修建,最初连欧美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却在中国政府的援建下完成。这条长1860.5公里的铁路,是贯通东非与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迄今在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援助项目。由此,让同学们感受到伟大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国家领导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本人会组织学生一起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2008年成功举办了让国人骄傲、世人惊叹的奥运会;神七、神八、神九航天飞船载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航天梦飞入了太空,嫦娥奔月的童话梦想得以实现……。祖国日益富强的实例,让学生们深刻地明白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由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润物无声中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三、以史为镜,辩证地看待中国近代历史,培养学生理性爱国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书中讲到:“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相继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中国在近代遭受着列强的侵略。1839年的虎门销烟,掀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作为青少年而言,要辩证的看待中国近代史,把这一段历史过程化作民族振兴的动力,树立“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决心。但爱国是需要理性的,不能盲目。
在讲《甲日中午战争》一课,正逢钓鱼岛争端事件,全国各地都发起了反日集会游行活动,但西安、广州、杭州等地游行现场伴有打砸抢烧等不法行为。初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上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能力。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本人将各地的反日集会游行活动中出现的打砸抢烧等不法行为的照片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们看,然后请他们思考:“你赞同的爱国形式有哪些”、“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可能会演变成什么”?在本人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这些答案:可以采取唱爱国歌曲,挂爱国标语,拿五星红旗等多种正当的爱国形式。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可能变成误国,等等。综合学生们所讲的,本人谈到:毫无理性的爱国行为并不能捍卫祖国的领土,反而会成为他人的笑柄。中日之间有诸多历史宿怨未解,领土争端引发的争吵近年来更趋激烈,中国民众抗议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们应当将这一理所应当通过正确的渠道来表达,非理性爱国只能适得其反。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的明天在你们手中。作为青少年,要树立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的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保卫祖国,报效祖国。
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坚强基石。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