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与思考

2014-05-28 03:29张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激发兴趣

张培

[摘 要] 数学课程性质决定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性质也给我们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当今的数学教学应当做些什么或是怎样做.

[关键词] 激发兴趣;洋溢光彩;策略思考

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课堂教学的活动应当是教师和小学生积极参与和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应当取决于我们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上其兴趣应当说是比较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存有不少兴趣不良的现象. 学生兴趣不良,不利于其生命光彩的有效洋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要真正有意义地激发学生意义学习的兴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平时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成学生学

习数学的快感

小学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虽然学段有别,对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图形与位置的学习要求不一样,但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途径和手段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即都要以一定的直观形象来建立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应当说小学生接触得还比较多,学生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学习的快感,但我们不能不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是:随着教学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把直观教学的目光过多地投向现代教育的媒体,教学内容的呈现显得花花绿绿,动态感很强,但还没有摄入学生眼帘的时候即已稍纵即逝,学生还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样的直观是学生所不能观察到的. 这样的直观虽然也能引起学生的快感,但不是实实在在的快感,因为对学生解决图形与几何的相关问题来说是毫无帮助的. 所以,笔者以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直观教学,所运用的直观教具一定要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效,一定要能起到启示作用. 比如,要学生去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所给学生的直观教具一般都是一张具有若干个正方形组合的纸,且纸上画有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去估计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这张图纸,尤其要细心地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细心,心越细,数出的正方形数量就越准确,数得越准确,估计的数值也就越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相近. 学生在数小正方形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数出不规则图形内完整的小正方形数量,一种是数出不规则图形边缘接触到的所有小正方形的数量. 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这个时候便发现直观的方法不一样,那么所获结果也不一样,尤其是学生能够比较理想地发现所估面积之结果应当在两者之间. 为了形成学生更为理想探究出更为相对准确的数据,我让学生把所有的正方形再等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学生便可以自己制作直观教具研究数学问题,这时小学生的付出肯定是比较大的. 作为教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制作,那学生肯定会十分愿意付出. 实践证明,当学生把更小的正方形按照一定的要求数出来以后,学生感到数据发生了变化,这数据更接近所估计的数值了,学生也会更加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因为做可以增长知识,做可以开发潜能.

■ 教学的娱乐性形成学生获取数

学的悦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得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获取整体目标实现的效果. 对我们小学生而言,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数学教学还是需要小学生在充满愉悦性的活动中进行. 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空间问题,小学生总感到束手无策,当小学生经常处于扫兴境地,学生便不能产生学习的正能量. 因此,于情于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智能发展的水平特点,多让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产生愉悦感. 这里,不少的教师总是力求去这样做,即把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起来,比如教学“数与代数”的内容时,总要让学生运用数描写一些事物的某些特征,由此,使得小学生也能逐渐体会到数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如果我们所设计的内容远离小学生的生活或者学习方面的经验,便体现不出一定的娱乐性,那么小学生也就获取不到成功的悦感. 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巧识哥姐”,教者事先把四年级和五年级中两个班级的学生名单和学号打印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学校两个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姓名下面的号码就是这个学生的学号,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那么你就能很快地知道你手上这位学生的性别、所在的年级以及入学的时间,如果我们大家都集中起来,还可以从中知道这两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 接着我告诉学生:1代表男生,2代表女生,都标在学号的末尾. 前面的四位数字代表这个学生入学的时间,代表男女生数字的前面两位数字就是这个学生在班级上的学号次序,学号次序前面的一个数字就是这个学生所在的年级. 交代清楚这些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进入巧识哥哥姐姐的状态. 学生在仔细辨别时,教者再三叮嘱,让他们别搞错了. 一会儿,我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表现,手里的学号代表女生的同学站出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两个班级的女生数,说来真令人啼笑皆非,两个班竟多了10个女生.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感到十分脸红. 窃以为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感觉:数学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看错末尾一位数字或者没有认真去看这个数字,抑或是心不在焉地站了出来,引起这样的笑话似乎太不应该了.

■ 教学的思维性,形成学生探求数

学的怿感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学生中的大部分在思维能力上有所缺乏,学习数学缺乏思维能力,其原因也不完全出在智商上,而平时教学活动的负导向当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比较多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诸多精彩多半出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上,学生则不自觉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变成盛满知识的容器,不少学生只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其为什么.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大有人在,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不是学生灵魂进步的必需,而应当予以摒弃. 笔者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首先要引领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应当说学生思维的习惯往往不是教出来的,而要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训练中逐步而又渐进地获取. 数学教学的活动包含着“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这些教学内容都存有许多可探究的领域,关键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探究. 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是出错,其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很理想地独立思维,而没有完美进行思维的原因往往又出在一些简单的细节上. 二年级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芳和父母星期日一起去公园游玩,父母进公园的门票是11元一张,小芳进公园的门票是5元,全家进公园的门票是多少元?这个班级共有36名学生,列算式正确的仅有18人,列错的算式均为11+5=16,请看我们的小学生错在哪?他们忽略了“父母”当中的父亲和母亲二人,他们的门票应当是两个11元,所列的算式应当是2×11+5=27. 所以我们认为十分简单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进而导致思维的错误,列不出正确的算式,当然也就获取不到正确的结果. 应当说小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不是很复杂,而所谓的探究只要仔细审题就能十分容易地把所要探究的东西探究出来. 从某些意义上来讲,学生只要进入探究的领域,就很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而言,必须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要达成此目的,最基本要求当是学生有板有眼地读好题目,可以读两遍,更可以读三遍,还要在读中思考,思考后再去读. 这样的循环往复,其思维的质量也就能逐渐提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就完全不会去犯极为低级的错.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激发兴趣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语文教学不让学生生厌的思考
语文课堂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思考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