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浅谈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2014-05-28 06:19王丹冰
2014年42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和谐文化建设

王丹冰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提出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扎根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那么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应该结合文化建设的角度给人民带来正能量的设计作品,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强化中国人民的道德意识,提高自身民族荣誉感,共同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关键词:文化建设;艺术设计;精神文化;和谐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却相对落后,无论是从大方面来说传统文化的丢失或是从小细节上看人际间信任的缺乏,似乎人们在精神领域上有个巨大的空白,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黄老思想抱有贬低排斥的态度,认为是落后的文化,却对西方资本主义抱有类似“英雄崇拜”的态度。就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从高考前就接触学习西方的素描、速写、色彩,为的就是高考时作为艺术生可以参加联考进而有进入更好大学学习的机会,我们接受的思想是来自西方“理性”,但我国书画传统千年的“气韵”又置于何地呢?在今天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复兴的年代,为艺术事业奋斗的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做出具有中国鲜明特色而且适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为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的作品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提出及设计的起源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纲领就提出过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得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后在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上提出的三个“坚定不移”里就提到了“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更是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更是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或是孔子思想的“礼仪、忠孝、贵和、仁爱、诚信、民本”,或是墨子思想的“非攻、兼爱”等等这些古圣贤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等思想信念与品格操守都能为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而从这些传统文化里,我们一样可以挖掘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设计思想和元素。

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在1万7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钻孔、刮削、磨光等技术把兽牙、兽骨、贝壳、石头等自然材料打造成项链、手链等装饰物,那个时候还是以物品的实用性为第一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审美,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开始制作出原始陶器,上面绘有抽象的几何图案,如折线纹、回文、蛙文等等,再往后走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开始有了追求,设计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小到衣装服饰锅碗瓢盆,大到民居宫殿都有了设计的影子,这么看来设计是源于人民的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而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文化,则对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式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其实就是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完美结合,也就是说将艺术的形式美感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一切事物中去,使其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那么什么是中国式艺术设计呢?其一,必须具备我们中国本土文化思想意识;其二,必须能体现东方特有的神韵。

神韵,亦可称为气韵,在中国传统书画中评价作品好坏一般都可以用“气韵生动”最为标准,气韵在山水画中尤为重要,古人评画若一眼看去气机不通就只会给个“死画”作为评价。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先说齐白石的虾,大家都说好,为什么?因为觉得活灵活现,也有人不服气请来国外的高手画虾,那虾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差成照片了,但二者摆在一起,高下立判,无人反对。为什么?一个字“活”。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意境,齐白石的虾你看着就墨色浓淡不同,但三五成趣,做到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所以整个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趣来,赏者自然乐在其中。

结合前文,我们来说一下,西方一直注重“理”性思维,通过素描把一件物体分成明面、灰面、暗面,通过空间比例关系把物品立体地展在画面上,大家在各个美术院校,或者是在培训机构,看到都是一个个孩子趴在画板画架上辛辛苦苦地勾形,不小心手一抖线就歪了,那就又得重新来过。再说说国画,山水画,你见过谁辛辛苦苦把一座山给完完整整地描下来的?重峦叠嶂起起伏伏的山势你描得完吗?我们的一句俗语是什么?泼墨山水,把墨泼在画卷上一整块一整块的一股气势就成了,这时候留下大块空白,寥寥两笔勾出云线,这么一对比,山势之高之险跃然纸上。在中国画里布势是十分讲究的,不是说这山这云画好了就完事了,还得找样东西给它压一压,所以又有了“金边银角”的说法,你在左边画了巍峨起伏的高山云海,那么在右下角必须加个松柏岩石,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一个字:“和”。《道德经》记载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为初始,为炁,这个炁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古圣人们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炁,物失炁则败,人失炁则亡,那么怎么保住这个炁呢?那就是“中气以为和”,和谐才是最根本的,这正与当今社会的主题不谋而合。结合上述例子来说,一个作品要有气韵,也必须做到一个“和”字,你要突显一个主题,那么必须有衬托主题的陪衬,你要昭显你的画工精湛,必须要放几个粗糙的衬托物,你重心靠左,那么右边得挂个印章或是添上两笔,这样画面才有和谐的感觉,这个规律无论是山水画亦或是艺术设计都是适用相同的。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下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提出后,几乎所有机智的厂商们都嗅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文化产业。我们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自然与文化紧密接轨,但是怎么才能出给人民带来正能量的设计作品,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强化中国人民的道德意识,提高人民自身民族荣誉感,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艺术设计者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艺术创作者本身的思想觉悟越高,品性越好,对国家、对人民、对生活充满热爱,那么他从心底深处就是坚守正道充满阳光的,他眼里的真、善、美就会通过熟悉的工具展现在各个媒介上,或画展或海报或电子传媒,那么每一个视线所到之处都会有和谐之花欣然绽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猜疑也会逐渐冰融瓦解,人人修德持善那么人间岂不处处温暖?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望岂不就要梦想成真?我们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无论是从前、现在、将来,人们追寻的永远是真、善、美,而我们的道路就是此提供一切服务,从物质和精神上为我们共同美好和谐的社會发挥自己所有的光和热。(作者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熊春锦.德道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12.

[3] 徐英,刘瑛.版面与广告设计[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2.

[4] 张红宇.版式设计的主要功能及其功能平衡的重要性[J].湖北美术学院报.2005(17).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和谐文化建设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群众文化美术工作开展策略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