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的专业与多元发展的最佳模式与最高效率的是本土化发展,教师发展的沃土在认同学校,在扎根讲台,在研究学生上。学校的任务是引领教师持续成长,反推学校的深入发展。横岗中心学校以立人教育高端引领、以合同捆绑共同进步、以宽阔平台激发进取、以课程科研深化内涵、以绿色评价凝聚核心文化,让教师梯级发展、多元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立人教育;本土化;课程科研;精神文化
横岗中心小学位于横岗街道上围新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周围工厂林立,不具备地理优势和生源优势,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区第一方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且产生了南粤优秀教师、龙岗区优秀专家、市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等一大批卓越教师,有区一级工作室,所有科组均是市、区优秀科组。不少名优教师被输送到兄弟学校,成为“顶梁柱”,形成教师培养的区域性典范。探索该校的教师成长路径,一个关键词跳入眼球——“本土化”。本土化,即是整合以校本为主的资源助推教师成长。负责该校教师发展的梁小清副校长用当下流行词语“接地气、低调奢华有内涵”概括其特点。
一、高端引领,双线并行
学校以“立人”教育思想为核心理念,实施卓越教师发展方略,将教师的发展理念确定为“立业、立德、立言”,以“业务精湛、德行高尚、多元和谐”为发展目标,科学规划成长路径,搭建广阔平台,逐渐形成一条集约内涵发展之路。
为全方位发展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建立纵横双线并行的发展路径。纵向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形成“三色”阶梯模式,即一年期的角色入格,熟悉教学常规;三年期的本色升格,引领教学出彩;五年期的特色风格,造就一流水平。横向侧重于教师的多元发展,鼓励教师在科研能力、才艺表演、人际沟通、组织能力、心理疏导、新媒体技术等方面发展兴趣,收获成就。张小灵老师是南粤优秀教师、龙岗区优秀专家,在该校工作20余年,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作曲专家,作曲100余首,作品《山里娃》《客家妹子上学堂》分获教育部艺术展演和“世博放歌”重唱创作金奖,用他的作品参加表演唱、合唱比赛已成为惯例。很多作品被制作成MV在电视台播放,部分作品由横岗街道宣传部编辑出版。李仕明老师是龙岗区唯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双料”会员,扎根讲台30年,长期浸润于水墨画和书法的研习、创作。2010年,他用10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30米国画长卷《建设者之歌—为深圳大运建筑工人造像》被深圳大运会博物馆收藏,年近耳顺仍去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研修进修,学成归来即成立龙岗区水墨画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遍及全区各学校,有力的带动该区美术教育发展。该校的语文老师余红还是朗诵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仅使该校的朗诵队连续获得深圳市中小学经典诗文朗诵的一等奖,还在全校推行国学经典朗诵,班班能朗诵成为该校获得深圳市书香校园的特色品牌。
二、青蓝同辉,团队提升
让每一个教师都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幸福。处于角色入格的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应付非教学性事务,成了一块“心病”。而学校的“青蓝工程”巧妙地化解这一难题。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并用契约仪式和量化考核评价的方式将新教师培养的重心下移和目标分散,采用“四个一”的策略:即新教师每天听一节课、反思每一节示范课,每月上好一堂公开课、撰写一份优秀教案,让新教师一年出“师门”。为了让新教师们尽早进入“本色升格”期,学校组织资深教师展示课,让新教师、青年教师博采众长,而推出的“冷门”课型又给老师们克服学科短板提供了借鉴之资。
除了“结对子”外,该校更看重教师“共同体”协作模式。教师共同体打破备课组、学科组的固定组织,而是让有价值认同、兴趣类似、方法一致等的老师组成研究团队,使不同年级、学科的老师相互渗透融合,合作研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现场办公式、网络论坛式、茶话沙龙式、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充分尊重老师的学术自由。这种“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教研管理思路省去了低效机械的形式,而增加了老师们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许丽芬老师热爱写作,出版专著《做一个纯粹的教师》,张凰老师的专业是绘画,但她喜欢剪纸,将剪纸开发成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三、搭台竞技,赛场逞能
练兵千招,用在一时。学校搭建业务技能比拼的广阔平台,让老师们勤于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学校利用龙岗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基地、横岗民办教师培训基地、“百校扶百校”等阵地让老师们上示范课。教导处的常规竞技台有: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新教师课堂教学赛、教师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赛、教师下水文赛、命题赛、演讲赛、微课程赛等。每一次赛事做到公平公正,为每位教师分析点评存在的优缺点及发展措施。得益于这样的铺垫,新教师能够在街道、区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而青年教师则能冲击国家、省、市奖励。贾光弟老师入职四年就获得全国优质录像课一等奖,宋锡玲老师获得广东省优质录像课二等奖,赖晨萍老师获得深圳市优质录像课一等奖。青年教师陈跃璇带出合唱队全市“五连冠”的成绩,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秦亮杰老师带出深圳市小学生篮球冠军队,创造了从街道到市赛16场连胜的奇迹。
四、科研提质,成就品牌
为解决教师做课题“高大上”的僵局,学校确立一个总课题——“立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各批次的子课题,基本围绕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展开,鼓励人人做(下转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