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

2014-05-28 06:19杨漫秋
2014年42期
关键词:新农村留守儿童探索

杨漫秋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9亿左右的农村人口,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我国城市化转型进程中首先要攻克的一大难关,农村留守儿童伴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而产生,作为重要的儿童群体,他们格外需要关注。

关键词: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探索

娱乐节目中王中磊带着威廉去云南体验生活,和云南小女孩一起做饭、上学,他们都是同龄孩子,可是生活差距去是如此之大,在广大农村存在着六千多万的蕾丝“云南小女孩”。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来自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教育、身体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这三个方面。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教育缺失

1.家庭的心理情感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不懂交友方法,害怕与人沟通,对周围的事物异常敏感,甚至做出一些攻击行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关爱,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排斥和疏远父母,认知的偏差導致对未来迷茫,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心理情感教育边缘化。从学校来讲,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只注重对留守儿童传授文化知识,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堂。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大班额教学,老师不可能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心里的想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学历有限,把教学当成任务,缺乏工作热情。

3.留守儿童心理情感教育缺少社会的积极参与。农村缺少定期为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加入,没有专业力量与学校形成协作关系。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不够

1.监护人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18岁以前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监护人忙碌生活,导致留守儿童一日三餐按时都存在困难,监护人不懂如何健康教育儿童。

2.学校开展身体健康教育的条件有限。体育、健康教育课在中小学都不受重视,卫生常识和生理常识没有有效普及,学校管理中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户外课几乎没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常的体能训练。

3.公众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偏低。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医疗卫生条件差,公众组织了一些类似“营养餐”的活动,但是范围小、时间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引导

1.监护人忽视自身行为习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有一个广告“一位母亲为自己的母亲端水洗脚,她的女儿看到了,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端了一盆水,来到妈妈面前,要给妈妈洗脚”,父母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儿童需要父母的正确行为引导。

2.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重视不够。“不成材则成人”这句话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叛逆期,性情刁顽,学校又不能体罚学生,说服教育对顽皮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就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学校就采取松散的管理。

3.不良的文化产品干扰行为习惯养成。近几年来不良文化产品泛滥,在看过带有血腥场景的影视作品后,遇到特殊情况会导致过激行为。舆论媒体对过激行为进行大肆渲染,无形之中造成的群体歧视,公众不愿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益的行为引导教育,甚至避之不及。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一个新兴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问题需要我们究其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外乎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以务农为主,但是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够完全抵抗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得不到保证。农村留守家庭收入来源仅靠“打工”。虽然进城后的农民工从事的是最底层的工作而且也是临时的,但是起码旱涝保收。

2.农村经济发展欠缺活力。目前的农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且所占比例极低,出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城市工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青壮年流入城市就业增收,导致农村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二)现有体制机制制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1.户籍制度限制农村留守儿童随迁。现有的城乡户籍二元制度将市民和农民明确划分开,农民工只是从事一些收入很低,文化素质要求相对不高的临时工作,农民工流动性较大,自身进城后的生活条件和待遇都很差,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

2.某些教育政策限制农村留守儿童异地升学。我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想要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留守儿童来说,远远不够。我国各地区使用教材不统一,农村留守儿童一旦随迁,短期内教学内容衔接不上,影响接受的正常教学进度。

3.社会监管体制不健全影响接受教育的大环境。政府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互相推诿责任,办事效率低,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办理手续。各地方政府对于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不严,惩罚力度不够,给不法商人投机取巧的机会,网吧等场所成为滋生留守儿童社会教育问题的温床。

(三)传统观念束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1.家庭中某些传统观念束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地区文化闭塞,受传统思想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致使留守女孩接受教育率低于男孩,尤其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留守女孩在校率有不到70%。“安土重迁”的思想,传统观念认为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不带子女随迁也是守住“家”。

2.学校教育中存在一些传统观念束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传统的教育观念评价学生以智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留守儿童中仅有2%成绩优秀学生,把好学生和坏学生明显分开,对好学生偏爱有加,经常表扬,并以坏学生当反面教材。

3.社会生活中存在某些传统观念束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大众的传统观念中将农民和“脏乱差”“没素质没文化”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对农村人存在偏见,留守儿童因而感到自卑。传统大众观念认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就是解决他们的温饱物质需要问题,对于教育需要的投入略显不足。

(四)所处环境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连最基本的书桌都没有,放学后的留守儿童只能在窗台、板凳上看书或者趴在炕上完成作业,光线昏暗。留守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伴随着各种噪音影响艰难学习。

2.校园中不良风气影响学习环境。大家都说学校是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可谓鱼龙混杂,每个学生的家庭出身、家庭经济、个人素养等等都各有差异,易效仿同学的行为,逃学沉迷网络游戏。部分学校里攀比之风盛行,在大环境影响下,留守儿童也不知不觉的受到影响。

3.社会中存在的诱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社会环境中存在游戏厅、网吧、迪吧、酒吧等等这类娱乐场所,农村留守儿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意志薄弱,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较弱。

造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原因中,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其他制度、传统观念以及环境的影响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综合时代背景全面的分析,追其根本。充分发挥政府解决问题的主导作用,形成全社会的联动,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曲银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科教纵横,2013

[2] 高丽.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何晓玲,高兴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学文摘,2012

猜你喜欢
新农村留守儿童探索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