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 要: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后,市场的缺陷以及失灵成为了政府对经济实施干预的理由,“看不见的手”开始向“看得见的手”进行过渡。在政府干预的影响下,西方国家从大萧条的萎靡中重新振作起来,但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涨”又开始了对政府干预的批评与反驳,由此政府失灵理论诞生。追寻优良的方式对政府失灵进行抑制,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促进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和谐共存的基础。
关键词: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和谐互动
西方国家经过大萧条的危机、萧条后的繁荣与“滞涨”的低靡,几乎每一名政治学与经济学研究者都在反复追问这波浪式的发展进程。经历了“滞涨”的洗礼,凯恩斯主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很多人认识到政府干预并不是万能的,而且还会阻碍了市场的发展,使得市场与经济秩序更加混乱,以至于市场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种被称为政府失灵的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注意,抑制政府失灵也成为了各国调整经济的必要手段。通过对政府失灵的抑制,不仅可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可以使政府与市场形成和谐的互动,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本文立足于对政府失灵成因、表现与解决手段的讨论,以探索一条促进政府与市场和谐互动的发展道路。
一、政府失灵的涵义与产生原因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是一个新兴的词汇,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对政府失灵做了这样的阐释:“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为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国内学者对政府失灵的阐释各有不同,但是几乎都是大同小异,即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失败,从而使市场失灵的矫正失效,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阻碍了经济发展。政府失灵的产生原因总体来说是基于政府本身与政府行为的错误,归纳起来可以包括这样几点。
第一,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公正性。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调整市场缺陷从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政府也是经济人,其在行使促进社会公益的同时很容易由于追求政府机构的内在利益而导致行为有失偏颇,例如腐败与以权谋私都是政府干预市场不公的表现。
第二,官僚主义导致政府的低效运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应当具有一整套保证调节措施得以贯彻的行政体制与足够的人才①。但由于政府普遍存在机构臃肿,职能交叉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官僚主义盛行,导致了政府运作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低效运行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投入产出不对等,从而进一步導致无法达到政府干预目标。
第三,民主制的弊端。民主是一种民众偏好集聚的方式,但是由于民众难以保证相同的偏好,在多数与少数的不断博弈导致决策的效率低下。在代议制的模式下,通过民主选出的代表亦不是针对决策本身投票而是选举制定决策的人,这样就回归了政府是经济人的假设。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的干预不当存在着干预过度与干预不足两个方面。所谓干预过度指的是政府的行为已经超过了维护市场秩序与限度;干预不足指的是政府的干预力度难以或没有达到维护合理的市场秩序的需要。具体来说,政府失灵的表现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
1.公共决策的失误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往往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现,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需求与民众偏好判断的产物。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反而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政策本身的不足,以致在纠正市场缺陷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或者加剧了市场失灵。针对公共的政策的限制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于政府难以掌握到充足的信息,没有充足的信息很容易导致政府对民众偏好判断的不全面,并且由于偏好的多元性使得社会上本来不存在所谓的社会公共利益;其次在于政府的决策很容易受到政府内部与外部利益集团的影响,同时领导个人的偏好也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这种失误包括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预测的不足;最后是政策执行的结果与目标的不对等,这种情况在政策的执行中经常会出现。原因在于政策的制定机构与执行机构的不同、执行机构的不健全与执行者的私利出现的不公正行为。
2.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所谓政府的内部性(interalities)是在经济的内部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F·史普博在其著作《管制与市场》对内部性首先作了阐释,简言之,内部性指的是由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成本和效益②。布坎南最早对政府的内部性做出了解释,即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③。由此可见,政府的内部性的具体体现为政府追求的自身利益,其载体为作为公共权力的政府。
政府内部性最明显的表现为政府扩张。政府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扩大各种开支以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而政府扩张通过机构的双向扩张与人员的增多,从而增加权力了层级。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的规模与政府的支出成正比例关系,政府规模的扩大使公共预算与开支增加,政府官员们通过这些巨大的开支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再加之利益集团的驱动与官僚制作风的盛行,使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政府扩张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降低了运自身行效率,还导致了经济效益的减少,社会福利的削减甚至引发通货膨胀。
3.官僚制与寻租腐败
与官僚相对应的是政府运行的低效率——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性的结论。官僚机构存在着垄断与专制的特点,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监督,促成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滥用与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率——总体来说来源于政府的内部性。这种行为模式直接导致了政府干预的无效,这亦是政府干预理论受到批判的弱点之一。
寻租(Rent-seeking)是由公共选择理论发展而来的理论,大意指的是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政府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寻租理论对政府干预的局限做了很好的阐释,并论证了政府在干预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举例来说,企业通过一定手段向政府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寻求政府对现有干预政策的改变而获得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政府特许、政府采购等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很可能为了在这其中收受一定的好处而采取了有损社会利益的行为。政府干预的行为为寻租提供了温床,加之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政府干预失去了应该的效果,从而亦导致了腐败的发生。寻租实际上是一种财富资源的转移,在这个行为的链条中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反而是一种浪费。另外,由于政府的机构不同,所以寻租也容易导致政府的不同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争权夺利。
三、抑制政府失灵的有效措施
从对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来看,政府失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公共行政的失败。只有从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转变入手,同时兼顾对市场的适当干预,才会找到一条既能克服市场缺陷又能够抑制政府失灵的有效路径,从而达到政府与市场的和谐互动。
1.加强政府公共行政立法以规导政府行为
行政法治是规导政府行为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立法是防止政府失灵的最关键措施。加强立法可以为政府的行为划定一个强制性的疆界,以为政策的制定与政治官员的行动明确一个限定条件。具体约束的领域可以指涉政府采购、税收与支出等经济方面与权力滥用、划定政府活动界限等政治方面,抑制政府对纳税人的钱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立法并非是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积极干涉,而是使政府在法律的疆界内行动,规导其从人治向善治转变,从而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够更加满足社会需要与民众偏好。
2.改革官僚政府体制向协同型、竞争性转变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政府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理由便在于官僚制的政府的弊病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如前文分析,官僚机构的运行低效率对市场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所以亟需对官僚机构实施改革,变革官僚制政府也是善治时代的大势所趋。改革的路径为从官僚机构向“协同——竞争”型政府转变。“协同——竞争”型政府是政府机构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来克服政府低效。协同型政府(Synergetic Government)强调政府的协同合作以防止机构扯皮、管理混乱的模式。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竞争性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合理的竞争机制来克服垄断与低效的弊端,這种竞争模式可以是政府机构内部的竞争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协同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规避官僚机构的弊端并且可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与民众认可度。
3.建立对政府调控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
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腐败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权力行使者自身服务意识的缺失,另一方面便在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一套完备的监督机制应包含法律监督、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公共参与的社会与媒体监督等。在这一整套的监督手段中,社会与媒体监督是高效与有效的监督方式,例如我国的网络反腐便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加强法律监督应加强法治建设,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要完善内部纪检、监察与审计制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保证政府内部的清正廉洁;加强社会与媒体监督一方面需要社会7民众与媒体的积极有序参与,此外还要完善例如社会公示、社会反馈、行政问责与质询等制度,这是通过程序与实质相结合的社会参与来规范政府行为,谨防政府行为对公共利益的模式与践踏。
四、结语
抑制政府失灵的理论已经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理论学说,在市场经济国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和谐互动不仅关乎政府行政行为的正当性与否,还紧紧联系着社会的福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探讨政府失灵对我国的政府改革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抑制政府失灵,促进政府重塑,推进政府改革,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干预,是理顺经济秩序、促使政府与市场和谐互动的重要基础。(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彩波,王庆华.政府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255-268.
[2] 胡宇.政府失灵与政府功能的限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3(5).
[3] 金太军.政府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重塑[J].经济体制改革,1998(2).
[4] [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何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4-65.
[5] 贾修伟.从政府的“内部性”问题反思政府失灵现象[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
[6]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1.
注解:
① 胡宇.政府失灵与政府功能的限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3(5).
② [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何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4-65,转引自贾修伟.从政府的“内部性”问题反思政府失灵现象[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
③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