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敬哉
摘 要:中学地理科素来不被学生重视,初三又与高中相脱节,学生一到高中接触地理科便觉得陌生,部分学生脑海中根本没有地理概念和意识,基础底子差,遂产生了厌学、烦学、恐学思想。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些现象,使地理教学成绩能整体提升,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了抓分类、设环节、巧推进的备课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常规教学;实施;分析能力
为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弥补常规教学的缺憾,我把全年级普通班学生按成绩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设置课余轮流错开辅导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内容、进度、教法、习题都不同。目的是补充或提高某个知识点方面的缺陷。
实施方法:高分层学生不需要用强制性手段来实施,以学生代表统一安排课余时间,集中辅导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超前学习,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取教辅资料和习题。对每周进行的测试题,根据学生答卷的情况,围绕知识点掌握、审题观、文字表达、读图分析能力、态度等方面分析、总结、纠正,以求优中更优。
以多次的周测情况分析,中分层学生出现的情况往往是知识上掌握不够全面或读图提取信息还不扎实导致失分。如在读图分析问题时答案表现出模棱两可现象。因此,根據学生的实际及接受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一套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又能突破重点,确保大多数学生弄懂的教学方案。从内容中落实:一是回归课本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缺陷的章节或各个知识点进行弥补。二是专题训练读图,提高读图能力途径有二:首先要求学生懂教材中所有的图表,并结合教材中对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其次是精编一套最具代表性的图表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系统地归类、总结,寻找规律。如各类图表系统归类有: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变化图;坐标图——经纬网坐标、二维坐标统计图;坐标统计图——平面正三角坐标、风玫瑰图;结构图——扇形结构、饼状结构、柱状结构、线状图;示意图——原理示意、物质循环示意;地形剖面图——全球地理分界线等等。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这些图形的读取方法和特点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分别对这些图表和产生的问题寻找答题规律或教给他们判读各类图形的步骤、思路分析、解题方法、判读要领等。
最费心的是低分层学生,此类学生人数居多,其最大问题是基础差,又有恐学、厌学思想。因此,对于该类学生,增强信心和学习兴趣是前提。为此,除了心灵沟通、鼓励外,上课时多创设简易问题让这类学生出出风头,尝试成功的甜头,还应与各班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思想转变和成绩跟踪工作。在教学辅导内容和方法实施中,一切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由此,此类学生的辅导方案是围绕“两简、三重、一无”来展开,“两简”指的是复习知识点从简,练习从简;“三重”指重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规律;“一无”指无压力。整个辅导过程围绕讲解知识要点——练习巩固——同桌互评(评价时从答题和书写态度两方面进行)三个步骤展开。差生在常规教学时对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根本一问三不知,课余辅导时只能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讲解内容又不能多,更不能堆积,但要精,因而必须教与练一对一结合,直至弄懂为止。最后还要收齐当次所做的习题进行全面检阅,并总结每次做题情况。
差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思维单一,要使他们能过目不忘,做法如此,教法更关键,我在备课方案中特别强调两点教法:一是直观形象,二是理论联系实际。
图文转化加直观实物演示也是教学中化难为易的方法。如教学“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时引导:依据理论原理入手先板图逐步加深讲解引导,同时再用地球仪来帮助讲解、对照,他们很快领会“只要确定过哪个极点,走极点是劣弧最短”,由此从实物(地球仪)上认识这个原理,比画图讲解更容易得多。
又如教学断层和褶皱构造时,我用软铁线演示褶皱,用粉笔演示断层表示岩层受张力变形变位等,他们又快又轻松地掌握两种构造类型特点及原理。再如:教学中我不失时机捕捉生活亮点,如复习时刚好遇到12月22日——冬至日这一天,我故意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是哪个半球的节气?南北半球昼夜变化状况怎么样?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呢?湛江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怎样?当遇到学生不理解这些问题时,必须用图文转化方法来辅助讲解,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他们很快接受下来。类似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复习锋面与天气时刚好遇上冷空气南下,我因势利导,要求他们观察、留意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并且做好记录,再引导对照教材,让他们自学得出锋面过境的前后天气变化原理,再引导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做题。这样,他们逐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另外差生的习题制订不要过多,但要均衡知识点。我强调备课时为差生制订一套同步课堂上做的选择题和课后作业的同步综合题,还对学生所做的习题都要统一规定时间完成和收阅。
抓分类、设环节、巧推进的备课对策,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一是落实主干知识,把握基本原理。以高中地理为主干知识体系,将初中区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的基础和背景。按考试大纲(说明),结合课标要求,把选修内容和区域地理内容纳入到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高、初中知识融合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二是引导学生做到夯实基础知识、整合主干知识、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规律、熟悉基本技能。三是迁移运用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以网络联系知识和过程,建立知识内在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促进记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知识结构体系、过程与方法体系、答题基本思路体系。四是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工具作用,引导学生结合图像对生活中的热点及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举一反三,达到审题、解题、答题能力和技巧的巩固。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避免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教师应针对高考大纲(说明)以及高考真题,分析考试命题思路,把握命题发展趋势,进行提炼,抓典型,发挥题目的最高效率,引导学生一题多思,提炼方法,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
?誗编辑 刘莉琴